“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周礼》

“技治主义”在智能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智能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凸显,技术治理和通过技术治理成为治理主流,技术秩序也正逐步成为继自发秩序、监管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第四大秩序体系。在技术催化下,创新业态也逐步从累积式创新向颠覆式创新过渡,正迈向开辟式创新,经济如何创造长久的繁荣,成为社会治理的关切方向。然而,时代的洪流从来没有停下向前奔涌的脚步,新技术带来的博弈正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胞。

风险社会、信息茧房、人脸识别、元宇宙、碳达峰碳中和、开放开源、平台垄断等热词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冲击下反复映入公众视野。国家制定和修改涉互联网治理的有关战略或法案,以试图加强互联网监管规范和价值挖掘,数字经济规则、个人信息保护、电商发展、平台治理、互联网开源等都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热点议题。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大治论坛: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并发布《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2021—2022)》。该报告针对目前互联网领域最关切的“数字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平台经济反垄断新发展”“互联网平台开源法律问题”四大热点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于“数字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报告先对国内外数字规则整体态势和规则构建下的挑战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目前的数字规则既反映了国家安全与国际交流的平衡,达到了顶层设计与具体政策的衔接,更实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联动,在全球数字规则的探索国家中名列前茅。后续聚焦于“数据安全”“个人信息授权”“数据共享”“数据跨境流动”四大主要问题,结合域内外经验,通过规范化分析和场景化分析方法展开具体讨论,总结性地提出了我国数字规则完善和个人信息保护中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义务。

关于“电子商务法律问题”,报告立足于新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背景和新型特点,以电子商务领域各大市场主体的利益平衡为基础,重点选择电子商务经营者等主体概念界定、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平台的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规制、电子商务平台自治规则监管规制、跨境电商合规、电子商务领域网络黑灰产治理以及电子商务法与其他法律衔接适用七大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报告提出,法律应当及时回应新时代下平台的新技术和新特点,明晰平台自治的新底线和新边界,以期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关于“平台经济反垄断新发展”,报告在观察当前全球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动向的同时,重点观察和分析近年来互联网平台领域频频出现且富有争议的垄断杠杆行为、拒绝交易行为、猎杀式收购行为及版权垄断行为。通过对各类行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对核心争议的凝练与解析,为我国的立法理念、立法模式、分析框架以及监管模式角度都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分析框架。

关于“互联网平台开源法律问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开源近四十年的发展脉络、行业现状与商业模式,并不断探索出其中关键性的法律问题。开源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开源与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的关系,开源与国家安全的关系都成为文中重点观察的对象,以期此报告浅析开源生态的法律风险与合规要点,为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开源生态中提出指引、贡献智慧。

报告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内容横穿理论与实践之间,兼顾国内与国际之情,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权利合理配置为基本价值,总结当前在数字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领域、平台经济反垄断新发展、互联网平台开源的法律制度现状及主要问题,借鉴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法律治理模式和路径,勾勒出了一系列科学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认知方法和系统思考,以期为互联网法律治理提供更多建设性思路和建议,共同实现为全球互联网法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