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2021—2022)
- 张平主编
- 773字
- 2025-05-14 16:14:06
前言
我国高度重视并不断强调“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在政策引领下,我国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数字经济的进步成为构建数字中国的内在驱动,而其外在发展则需依托于数字法治的持续跟进。互联网日新月异,支撑数字法治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法律实践与法律困境对我国传统法律工具与法治理念形成了新的突破与挑战,法律体系亟待重新审视与塑造,社会各界也需对此作出回应与调整。北京大学法学院作为中国现代法学教育的发源地和当代中国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法学重镇、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作为立足并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智库机构,长期以来持续关注互联网法治发展,围绕重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形成《互联网技术创新专利观察报告》《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及测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理解适用与案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理解适用与案例解读》《开源规则——案例、许可证及开源组织》等多部成果,力争从多方面厘清互联网产业法律治理难题,为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基于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以互联网产业为观察对象,组织开展以“治”为宗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坛,每年选取相关互联网法律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从法律治理层面对其进行解读、给予回应、形成意见。
本次年度报告整体上延续上一年度《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2020—2021)》的行文逻辑和体例,研究团队在完成初稿撰写后,邀请多位法学领域专家针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删改补充。2022年6月18日,报告于北京与广州同步召开的第二届“大治论坛: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2021—2022)”上发布,论坛中,80余名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针对报告提出的各项法律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后,研究团队根据会议中的专家发言和观点,整体形成“专家点评”,收录于各部分结尾处,以作补充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