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土法改良
- 从仙朝小吏肝成香火神明
- 迦南之神
- 2758字
- 2025-04-18 08:00:28
夜色如墨,陋室灯昏。
陆沉归家,将白日里农学交流会的见闻,特别是那本耗尽家财换来的《灵植入门详解》,以及结识王二蛋、刘铁根二位散修之事,一一向紫燕细细述说。
当听到陆沉为了那本仅仅记载了基础原理、并无核心法门的入门册子,竟花去了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时,紫燕虽也心头一紧,但看着丈夫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与对未来的坚定规划,她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柔声安慰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用在刀刃上,便是值得。夫君既认定此书有大用,那便是我们家目前最紧要的投资。往后的日子,咱们再一起想法子便是。”
她拿起那本厚实的《详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略显粗糙的封面,仿佛那不是书,而是通往美好未来的阶梯:“妾身虽不懂修行,但也知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有了此书指引,夫君定能事半功倍。”
夫妻二人一番恳谈,将未来的希望与压力共同分担,心中愈发笃定。
接下来的数日,陆沉除了每日固定的修炼与田间劳作外,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沉浸在了这本《灵植入门详解》之中。
灯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时而眉头紧锁,苦苦思索;
时而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悟;
时而又拿起木炭,在石板上勾勒描画,将书中那些关于元气流转的粗浅图谱、灵植生长的关键节点,一一拆解、揣摩。
紫燕则安静地陪伴在侧,或是在灯下缝补衣物,或是温习新学的字词,偶尔为陆沉添上灯油,或是递上一杯温水,虽无言语,却自有一份脉脉温情与无声的支持。
这本《详解》内容包罗甚广,从辨识土质、改良土壤,到选种育苗、肥水管理,再到病虫防治、时节把握,乃至对数种基础灵植法术的原理阐述,可谓是凡俗农耕智慧与修仙界灵植之道的初步桥梁。
陆沉看得极其仔细,尤其注重那些结合了他目前状况、切实可行的“土法”改良之道。
他深知《小云雨术》等法术非一朝一夕可成,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改善药田环境,为那些挣扎求生的劣种药苗,争取一线生机。
书中,一篇关于“五行调和肥”的配方,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肥并非什么灵丹妙药,所用材料皆是凡物:如山涧边的腐殖土(富含土行生机)、特定树木燃烧后的草木灰(蕴含微量火行、木行之气)、河床底部的淤泥(水行精华),再加上少量沤熟的牲畜粪便(提供基础养分)和碾碎的蛋壳骨粉(补充磷钙)。
其关键在于,书中详细阐述了根据不同土质(如陆沉药田那般贫瘠板结的沙土),调整各种材料配比的原理,旨在模拟五行流转、地力自然恢复的过程,以温和持久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补充其流失的生机与微量元素。
这与之前那胖子吹嘘的“黑玉膏”截然不同,讲求的是循序渐进,而非猛药催谷。
“此法可行!”
陆沉反复揣摩配方与原理,又结合自家药田的实际情况,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接下来的两日,他便按照书中所述,开始着手配制这种“五行调和肥”。
他去山涧边挖取腐殖土,去河边捞取淤泥,又向邻里换取了一些草木灰和禽畜粪便,甚至还专门收集了家中为数不多的蛋壳,仔细碾碎。
配制过程颇为繁琐,各种材料需得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置于瓦罐之中,覆盖密封,让其自然发酵、融合数日。
那混合物的气味并不算好闻,带着泥土的腥气、草木灰的涩味和粪肥的特殊“芬芳”,颜色也是黑不溜秋,毫不起眼。紫燕起初还有些疑虑,但见陆沉如此郑重其事,便也放下心来,全力支持,帮着他一起搅拌、搬运。
除了肥料,陆沉对浇水方式也进行了改良。
《小云雨术》的核心原理之一,便是将水元气雾化,均匀洒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避免大水漫灌对土壤结构和幼苗根系的冲击。
他尚不能施展法术,便想到了“土法”模拟。
他寻来一根手臂粗细的废弃竹筒,将其内部的竹节打通,然后在竹筒底部,用烧红的铁钎烫出数十个细密的小孔,如同一个简易的“花洒”。
如此一来,再从河中挑水浇灌时,便不再是直接倾倒,而是将水灌入竹筒,通过那些细密的小孔,化作较为均匀柔和的水流,缓缓洒向田垄。
他还根据《详解》中关于不同时辰土壤吸水效率的论述,以及自身日益增强的感知力,调整了浇水的时间,选择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地表温度较低、水分蒸发较慢之时进行,并且更加注重观察土壤的实际湿润程度,做到“少量多次,见干见湿”,力求将每一滴宝贵的水,都用在刀刃上。
准备妥当之后,在一个清晨,陆沉便带着那瓦罐里初步发酵好的“五行调和肥”和新制的竹筒“花洒”,再次来到了药田。
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气味独特的肥料,浅浅地埋在距离药苗根部稍远一些的土壤中,避免“烧根”,让肥力能缓慢渗透。
随后,他挑来清水,灌入竹筒,高高举起,模拟着细雨洒落的姿态,开始为那些孱弱的药苗浇灌。
水流通过细孔,化作一片蒙蒙的水雾与细线,均匀地覆盖在田垄之上,悄无声息地渗入干燥的土壤之中。
相比于之前直接泼浇,这种方式无疑更为轻柔,也更为节省水源,更避免了水流过急冲刷走本就稀薄的表层土。
他一边浇灌,一边凝神感知着土壤湿度的变化,以及那些药苗在得到水分滋润后,那微弱生命脉动的细微反应。
他甚至尝试着,在浇灌的同时,暗暗调动一丝内息,引导水流更精准地流向根系密集之处,虽然效果依旧微弱,却也是一种宝贵的练习。
日复一日,陆沉坚持着用这种改良的“土法”照料着药田。
起初的几日,变化并不明显。
那些劣种药苗依旧显得羸弱不堪,仿佛随时会熄灭生命的微火。
但陆沉并未气馁,他知道,土壤的改良、地力的恢复,本就是水磨工夫,非一蹴而就。
他只是更加耐心地施肥(严格控制用量)、浇水,并结合之前的经验,每日花费一两个时辰,尝试用微弱的内息去“安抚”和“滋养”那些最孱弱的幼苗。
终于,在七八日之后,转机悄然出现。
最先发生变化的,是土壤。
原本板结、色泽发白的土地,在“五行调和肥”的持续滋养和精细浇灌下,表层颜色明显加深,变得更为疏松,抓在手里,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湿润与“油性”,保水保肥的能力,显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紧接着,那些药苗也开始显露出积极的迹象。
虽然依旧稀疏,但存活下来的药苗,枯黄的叶片尖端,普遍泛起了一层更为明显的绿意!
那绿色虽然浅淡,却充满了生机!
一些原本弯曲的茎秆,也似乎挺直了少许,在晨风中摇曳的姿态,不再是那么的瑟缩无力,反而透着一股顽强求生的韧劲!
尤其是那些曾被陆沉用内息反复“关照”过的几株凝露草幼苗,变化更为显著,叶片边缘甚至隐隐泛起了一丝淡淡的莹光,那是灵植开始积蓄微弱元气的表象!
“有效!真的有效!”
当陆沉再次蹲下身,仔细观察着这些喜人的变化,感受着土壤中那股若有若无、却在缓慢复苏的生机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成就感,瞬间充斥了他的胸膛!
虽然仅仅是初步的成效,距离真正的丰收还遥遥无期,但这证明了,他的方向是对的!证明了知识的力量,证明了勤勉与智慧,确实能够改变现状!
这不仅仅是几株药苗的转机,更是他运用所学、改造现实、掌控自身命运的一次成功尝试!
他再次看向这片曾让他一度感到绝望的贫瘠之地,眼中不再是忧虑,而是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土法改良,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