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公无需顾虑,目前形势并没有糟糕到需要弃城而走的地步。”
马良自然也不会支持放弃江陵,虽然如果真到万不得已时候确实该奔走江夏。但那样,就相当于马良这大半年的努力全白费了。
“现在我们应当先稳住江陵城,修缮城防,为与曹军作战做准备。同时,致信去夏口与长公子联络,与其一起封锁汉水水道,互为犄角之势为上。”
“除此之外……玄德公还记得某之前跟您说过的那三策吗?”
“是联吴抗曹?”刘备记性很好,立刻就回忆起来。
“没错,现在曹军南下,荆州动荡。咱们与江东已是统一战线,这个时候应当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共同抵御曹军。”
“但长公子与江东孙权乃世仇,且刚刚黄祖才死在江东水军手上。就算长公子愿意摒弃前嫌,孙权也未必会同意……”刘先眉头皱起,开口质疑道。
“大概会,孙权十八岁上位,之后能掌控江东这么多年,必然是聪明人。在当下情况,孙权肯定能看的明白的。”诸葛亮则赞同马良的观点,同样力主刘备联吴抗曹。
见马良与诸葛亮皆主张联合东吴,刘备也不再迟疑。不过对于荆南,刘备依然略有顾虑,
“荆南四郡人口百万,势力依然不容小觑。吾还是以为当趁曹军未至前,尽快出兵讨伐才是。”
“大哥说的是,马上要跟曹操拼命了,背后还能有敌人像什么话?”张飞也是暴脾气,立马站起来请战道,
“大哥,给我三千人马,定能在曹军来之前把荆南四郡全都打服!”
对于刘备的顾虑,,马良却是摆摆手,慢悠悠的道,“玄德公无需着急,荆南四郡不服江陵,未尝是坏事。”
“对荆南出兵自然是必要的,但正如孔明所说,荆南本身就是太大的威胁。即便不出兵,仅在苍梧的夏侯将军,就足以将其拿下了。”
“倒不如留着荆南四郡,给曹操留个念想,也好找机会破敌。”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马良伊籍,都没把荆南那点人当回事。自张羡之后,刘表多次打压荆南,本来就翻不起什么浪花。
听完马良的分析,刘备终于是放下这件事,微微点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季常所言吧。但若要联络江东,当有人引荐,季常觉得……”
话音未落,外面就有亲卫进来汇报说江夏刘琦派来人,同时说带来了一个江东的客人来为刘表吊丧。
“玄德公,这不引路人就来了?”马良笑道。
刘备顿时哑然失笑,微微点点头赞同马良的话。很明显没人相信这是来吊丧的,这就和张绣不可能参加曹昂的葬礼一个道理。
很快,在刘备的召唤下,来自江东的使者被带了上来。
“江东鲁肃,奉孙将军之命,特来荆州吊丧。”
鲁肃见到刘备,拱了拱手郑重的说道。
“原来是江东鲁子敬,久仰大名。”刘备立刻拱拱手,相当给面子的回礼道。
当然,双方都清楚这是逢场作戏。所以在客套完之后,鲁肃立刻好切入了正题。
“之前经过江夏,已经见到长公子琦。但刘公子尚无主意,而是忙于准备突袭襄阳,所以无心情理会,只能前来江陵。”
“现在见左将军在此,不知打算去哪里?”
听到这个,马良立即不留痕迹的给刘备使出了一个颜色。刘备随后微微叹息了一声,苦笑着回答,
“原本打算为荆州死战,结果刘琮投降,将景升的家业拱手相让。不过吾绝不降于曹贼,今与先在江陵抵抗,倘若不敌,则向南投奔吴巨去。”
“吴巨兵少粮微,其部众尚不能自保。纵使左将军去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鲁肃眉头紧皱的摇了摇头,严肃的对刘备道,
“吾观左将军尚有部曲,且占据江陵。现在倒不如随我去见一见孙将军,我们也能相互联合,共同抗曹。”
见鲁肃主动开口,刘备瞅了马良与诸葛亮一眼。见二人都微微点头刘备心里就有底了,立刻露出求之不得的神情道,
“孙将军有心,吾甚感感激。可惜今江陵尚需坐镇,吾命孔明与季常代替我前去江东吧。”
“可。”鲁肃也不挑,直截了当的同意下来。
至此,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起来……
…………
…………
…………
当刘备在江陵与鲁肃历史性会面之际,曹操也带着大军进入了襄阳。
在蔡瑁蒯越的推动下,整个襄阳不做抵抗,城门打开以迎接王师。曹操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轻松拿下了几乎整个荆北。
顺利进入襄阳,曹操坐在了刘表原本的座位上,以汉丞相的身份受降了整个荆州。同时第一时间将刘琮改封为青州刺史,并命人将其护送去许县。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并没有对刘琮有什么杀心。曹老板对待被俘的敌人,多数时候是非常宽容,很少有问责的情况。
唯一一个被曹操俘虏所杀的,也就吕布了。
把刘琮打发走,并着重给蔡夫人一点点目光后,曹操注意力回到了这帮荆州官员。蔡瑁,张允,蒯越,傅巽……这一班荆州士子都满怀期待,等候他们望风使舵的汇报。
呵……
曹操轻轻摇摇头,随后当即以陛下名义分封列侯。荆州士子先投降者受封列侯十五人,同时下令荆州百姓“与之更始”。
尤其是蔡瑁和蒯越这种重量级人物,曹操名义上给予了很大的优待。其中蔡瑁受封曹军水军都督,负责统辖所有水军。
而蒯越,曹操则以“唯喜得异度”的说辞加以安抚,许诺以光禄勋。
不过,封赏完后,还没等荆州士子们高兴,曹操却突然话锋一转,悄然露出了他的獠牙。
“诸位皆荆州重臣,今日能重归朝廷,自然甚好。不过现在荆州并不太平,刘备,刘琦据荆州南部负隅顽抗。”
“在诸卿看来,这样的顽固不化者,吾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