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7.江北形势

尤其是像和州、扬州府这种紧挨着长江的州府,他们眼睁睁看着游弋在江上的铁甲舰,焉有不心惊胆战的道理?

故而史可法每到一处,得到的必定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表态,这种情况在他的奏疏中占据九成以上的绝大多数。

至于所谓已经倒向马士英等敌对阵营的,多是史可法没有去到的,那些临近庐州府和凤阳府,已经处于敌控区域的府县和卫所,占比不足一成。

很明显,史可法所奏情况的参考价值十分有限,其可靠性也远低于禁军部队的报告。

禁军部队的报告就客观的多了,都是根据其在当地调查到的详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哪个府县的官员是真正效忠朝廷的,哪个卫所的军官是在虚与委蛇,都有明确标注。

整体的情况与朱胜机之前所预料的差不多,江边大多数儿的官员和军队都是骑墙派,至今都仍然处于观望阶段,而双方一旦开战,这些人便成了墙头草,顺风倒,看着哪边儿有优势,胜算更大,就会倒向哪一边儿。

不过这种情况倒也不算糟糕,这些区域保持中立,总好过他们已经彻底倒向了马士英等人,我军仍可以随时介入这些地区,将这些地区作为战略缓冲带。

当然,史可法虽然被江北官员的表象所蒙蔽,没能像禁军部队一般分析出最为客观真实的情况来,但在其他方面,他还是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短短几日,他便把江北马士英等人的军事部署、真实兵力和粮草辎重来源等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

毕竟史可法之前基本上一直都在应天府一带任职,并多次担任巡抚,江北所有州府都曾受过他的管辖,他也曾多次在江北诸府率军与农民军作战,因而对江北的情况,尤其是军事相关的情况,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的。

因此,他只需稍加打探,便可轻易摸清江北叛军的虚实,而这,就不是禁军部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调查清楚的了。

所以说,史可法这一趟江北可不是白去的,他所提供的这些情报还是很有价值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不论是对于强敌还是弱敌,都同样适用。

而反过来,若是不能做到“知己知彼”,那么即便是在占据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落得惨败的下场,从古至今,情报和信息都是能够主导战局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然而此时的马士英等人,恰恰就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自认为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故而忽视了对敌方情况的探查了解,而仅凭主观猜测盲目行事,虽然双方之间的战斗还未打响,但最终的胜负,却是已经初见端倪。

根据史可法所汇报的情况可知,马士英、刘孔炤和江北四镇的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虽然已经结成了同盟,但是实际上却仍然各怀私心,做不到同心同德,团结一心。

毕竟,他们这些人不过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走到了一起,在此之前可是没有什么交情可言的。

而且不仅如此,像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和刘良佐他们四人,甚至彼此之间还有一些恩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不是现在他们有朱胜机这个共同的敌人,说不定早就自己掐起来了。

如今他们四人虽然暂时放下了彼此之间的恩怨,没有内讧,但也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不是马士英能够轻易支使的,他们往日里都骄横肆意惯了,朝廷的旨意和军令都敢违抗不遵,更不要说是马士英的命令了。

他们如今虽然都依附于马士英,唯其马首是瞻不假,但也照样还是无利不起早,典型的看到好处就争相恐后地一拥而上,但若是要出力办差,就开始推三阻四。

之前马士英得知史可法到了江北,就曾要求他们四人出兵,可他们四人本就惧怕史可法,又得知史可法有禁军部队和铁甲舰护卫,自是没有一个敢出兵的,都互相推诿,硬是眼睁睁看着史可法在江北诸府之间游走,招抚拉拢江北的官员军队,把马士英给气了个半死。

马士英本来也一直都在试图招抚拉拢和州、滁州和应天府江北区域以及扬州府南部临江区域,打算以此作为围攻南京城的前哨站,约同江北四镇,从多路出兵,渡江围攻南京城。

可如今史可法这一来,便让马士英不得不改变原本的计划了,毕竟这些州府卫所的官员军队本就都是骑墙派,两边儿都不想得罪,也都得罪不起。

如今面对史可法的招抚拉拢,他们虚与委蛇,不敢真的倒向朝廷,害怕得罪了马士英等人,引火烧身。

之前面对马士英的招抚拉拢,自然也是一样,他们就紧挨着应天府,真要倒向了马士英,朝廷能饶的过他们?

马士英也很清楚这些州府卫所的官员军队靠不住,史可法再来转上这么一圈儿,他就更不敢指望这些人了,万一这些人对自己阴奉阳违,在自己渡江攻打南京城的时候突然倒戈,给自己来个半渡而击,那岂不就玩儿完了!

所以,马士英现在的计划是,直接与刘孔炤一同率领江防水师,沿江北上,直逼南京,以江防水师的优势兵力先将朱胜机的铁甲舰给解决掉,然后再登陆围攻南京城,到那时候,朱胜机便只有束手待擒的份儿了。

当然,现在的马士英还不知道此时南京城外的扬子江上,已经不是只有一艘铁甲舰了,而是有整整三十艘铁甲舰组成的强大舰队。

不过,以如今马士英的心气儿,恐怕就算是知道了如今南京城外的扬子江上足有三十艘铁甲舰,也照样不会把澳明舰队放在眼里吧,毕竟江防水师可是足有大小战船上千艘,一千对三十,怎么看都是优势在我!

因此,马士英主意打定,便当即与刘孔炤一同赶往了庐州府,在庐州府东侧的长江之上开始集结部队,不日便要挥师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