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车帘缝隙透进的晨光将两个婴儿的小脸照得透亮。沈知意望着他们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容,忽然明白太后为何要设这个局。
“萧家余党以为皇子已死,便不会再追杀。“太后轻抚周承稷的胎记,“这孩子才能平安长大。“
孙思邈正在为裴琰重新包扎伤口,闻言抬头:“娘娘打算如何安置?“
“哀家思来想去...“太后目光扫过沈知意和裴琰,“唯有交给你们。“
沈知意呼吸一滞。裴琰的伤臂僵在半空,药粉洒落在车板上,像撒了一地星子。
“臣...尚在军中...“
“本宫一介女流...“
太后轻笑:“正因如此。“她将两个孩子并排抱起,“一个随你去边关习武,一个留在宫中学文。待成年之日,再让他们自己选择谁坐那把龙椅。“
马车突然颠簸,周承烨哇哇大哭起来。沈知意下意识接过孩子轻拍,指尖触到他脖颈处一块硬物——是半块温润的玉佩,与萧贵妃留下的正好能拼合。
“娘娘...“她喉头发紧,“这风险太大了。“
“比留在宫里安全。“太后突然咳嗽起来,帕子上点点猩红,“哀家活不到他们成年了...“
裴琰单膝跪地:“臣誓死护卫皇子周全。“
“本宫...“沈知意深吸一口气,“定当悉心教导。“
太后满意地点头,从袖中取出两枚金锁:“这把'忠孝锁',需两把钥匙同时转动才能开启。“她将一把钥匙交给裴琰,另一把穿绳挂在沈知意颈间,“待他们十八岁时,再告知身世。“
马车在岔路口停下。远处群山如黛,一条路通往边关,一条路折返皇城。太后亲自为两个孩子换上普通棉布襁褓,又在周承稷脚心点了一粒朱砂。
“以此为记。“她将孩子交给裴琰,“边关苦寒,将军多费心。“
裴琰接过婴儿的动作僵硬如捧利剑,那小崽子却在他铁甲上蹭了蹭,安心地睡着了。沈知意怀中的周承烨突然伸手,抓住了她垂落的发丝。
“走吧。“太后放下车帘,“哀家该回宫发丧了。“
沈知意心头一跳:“发丧?“
“萧贵妃母子俱亡,太后悲痛过度,薨了。“老人眼中精光闪烁,“从今往后,这世上只有浣衣局的老嬷嬷孙氏。“
孙思邈扶着她下车,三人在雪地里长揖作别。马车分道扬镳时,沈知意回头望去,看见太后佝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雪幕中,像一株褪尽繁华的老梅。
回宫的路比想象中平静。沈知意的官轿刚进玄武门,小禄子就慌慌张张迎上来:
“大人!神机营余党围攻尚宫局,说要找...“他瞥见沈知意怀中的襁褓,声音戛然而止。
“找什么?“沈知意明知故问。
“找...找萧贵妃的孽种...“小禄子压低声音,“太后...不,孙嬷嬷让奴才告诉您,从今往后,这是您从娘家过继的侄子,名叫沈砚。“
沈知意眼眶一热。砚,是她父亲的名字。
尚宫局的火刚被扑灭,焦木上覆着层薄雪。沈知意踏着灰烬走进内室,发现暗格里的假账册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封敕书:
「晋沈氏为敬懿夫人,领凤印,协理六宫」
“恭喜夫人。“小禄子跪地叩首,“太后...孙嬷嬷说,请您明日带小公子去太庙上香。“
太庙的白幡在风中翻飞。沈知意抱着“沈砚“跪在偏殿,看着老祭司将“周承烨“的名字写入玉牒,又悄悄在夹层添了“沈砚“二字。
“夫人放心。“老祭司颤巍巍地指着殿角一口铜钟,“真相都在钟内,待十八年后...“
“砰!“
殿门突然被撞开。裴琰一身戎装大步而入,铠甲上还带着边关的风雪:“夫人,北狄犯境,臣即刻出征。“
沈知意怔怔望着他。昨日一别,原以为再见无期,却不料...
“将军保重。“
裴琰的目光落在她怀中的孩子身上:“取名了?“
“沈砚。“她轻声道,“将军那边...“
“裴念。“裴琰嘴角微扬,“臣取的。“
两人相对无言。殿外传来催促出征的号角,裴琰突然从怀中取出个布包:“给孩子的。“
布包里是把纯银长命锁,正面刻着“平安喜乐“,背面却是朵小小的莲花。沈知意心头微动,取出自己那枚青铜钥匙,正好能插入花蕊处的锁孔。
“等他们长大...“裴琰转身时低声说,“一起开锁。“
沈知意站在殿门口,望着裴琰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漫天飞雪中。怀中的小砚儿突然咿呀出声,小手抓住她衣襟上冰凉的泪珠。
三年后,边关捷报与丧讯同时入京。
裴琰大破北狄王庭,却为救一名小卒身中毒箭。沈知意接到消息时,正在教小砚儿认字。孩子已经会摇摇晃晃地走路,最爱趴在她膝头听边关的故事。
“夫人...“小禄子红着眼递上个木匣,“裴将军的...遗物...“
匣中是把青铜短剑,剑柄缠着褪色的红绳。沈知意认得,那是裴琰束发用的。剑下压着封信,只有寥寥数字:
「念儿安好,勿念。钥匙随葬,十八年后,可掘我坟。」
信纸背面沾着点暗褐色的血迹,画了朵歪歪扭扭的梅花。沈知意将信贴在胸口,听见自己心跳如雷。
当夜,尚宫局起了场无名火,烧毁了西厢房。有人看见敬懿夫人抱着孩子站在火光前,肩头落满雪花,却始终没有流泪。
翌日早朝,年轻的皇帝下旨追封裴琰为忠勇侯,其养子裴念袭爵。满朝文武都看见,掌印尚宫沈夫人抱着三岁的沈砚立在丹墀下,母子俩如出一辙的杏眼里,映着同样的坚毅与哀伤。
退朝时,一个佝偻的老嬷嬷悄悄塞给沈砚一包松子糖。孩子仰起天真的小脸:“谢谢婆婆。“
老嬷嬷摸了摸他脚心的朱砂痣,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乖孙...“
风过檐铃,雪覆宫墙。两只雏凤各自成长,只待十八年后,那场命中注定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