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晨曦初醒,暗流潜涌
- 重生198X:智启时代
- 冬夜的萤火虫
- 3678字
- 2025-05-12 08:36:37
当时钟的指针悄无声息地滑过清晨六点,陆扬的意识如同被一缕最轻柔的羽毛拂过,从沉沉的黑甜乡中缓缓剥离。并非被刺耳的闹铃惊醒,而是一种温和的、分阶段的提示,由“启智”精准执行。
【第一阶段唤醒程序启动。环境音模拟:轻微鸟鸣,远处街道苏醒的细碎声响。】
意识深处,冰冷的数据流提示着。陆扬的眼皮沉重得像是粘在了一起,昨夜那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如同跑完一场极限马拉松,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都残留着酸胀的疲惫。然而,与这具十七岁身体的抗议截然不同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异常清明、锐利,仿佛被一夜的星辉洗涤过。
【第二阶段唤醒程序:模拟生物钟调节,轻度刺激松果体,提升意识活跃度。】
他能清晰地“回放”昨夜攻克的每一个数学公式推导,每一个物理模型的受力分析,甚至化学分子式的三维结构,都如同镌刻在脑海中一般,触手可及。这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冲淡了身体的不适,带来一种近乎微醺的满足。
“唔……”陆扬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终于费力地睁开了眼睛。窗帘缝隙透进来的,是八十年代清晨特有的、带着些微尘埃颗粒感的灰白光线。空气微凉,带着隔夜的静谧。
【第三阶段唤醒程序完成。当前精神力:68.9单位(睡眠自然恢复0.3单位,深度睡眠巩固知识效果评估:优良)。身体状态:深度疲劳残留,肌肉酸痛,建议今日避免剧烈运动。】
“知道了。”陆扬在心里回应,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他撑着床板坐起身,动作有些迟缓,腰背的僵硬感尤为明显。“代价,这是必要的代价。”他对自己说,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没有立刻下床,而是静坐了片刻,感受着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清醒这种奇特的二重奏。启智昨晚给出的今日学习建议在脑海中流淌:上午复习巩固,下午文科调剂,晚上视情况…计划清晰,目标明确。新的一天,不再是前世那种浑浑噩噩的重复,而是充满了可以被规划、被执行、被期待的可能。
简单的洗漱,换上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卫生间那面边缘起了黑斑的旧镜子前,陆扬再次看到了镜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少年。稚嫩的脸庞,略显单薄的身材,唯独那双眼睛,如同被注入了与年龄不符的深沉湖水,静静地映照着一个饱经沧桑的灵魂,以及此刻,那灵魂深处重新燃起的火焰。
“走吧,陆扬。”他低声对自己说,“新的一天,新的战场。”
客厅里,母亲赵淑兰已经忙碌开了,空气中弥漫着稀饭和水煮蛋的朴素香气。父亲陆卫国坐在那张掉了漆的方桌旁,正安静地看着一份《江城日报》,眉头微锁,似乎在关注着什么国家大事。
“扬扬,醒了?快来吃早饭。”赵淑兰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米粥走过来,看到儿子,脸上习惯性地露出笑容,但随即又带着点关切,“昨晚睡得好吗?我听你房间灯亮到快十二点了,可别太累着自己了。”
“妈,我没事,睡得挺沉的。”陆扬拉开椅子坐下,接过粥碗,很自然地说了声“谢谢妈”。他的语气平和,眼神坦然,没有了以往那种被问及学习就下意识躲闪或不耐烦的样子。
赵淑兰“欸”了一声,似乎有些意外儿子今天这般温顺的回应,她仔细看了看儿子的脸色,虽然眼底确实有些青色,但精神头好像真的还不错。“那就好,那就好。快吃吧,今天好像有个什么随堂测验?”
“嗯,物理可能有。”陆扬点点头,拿起一个水煮蛋,在桌角轻轻磕了磕,开始剥壳。他记得今天似乎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过,现在的他,对这种小测验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昨晚物理那接近八成的掌握度,足够应付了。
一直沉默看报纸的陆卫国,这时抬了抬眼皮,目光从报纸上方扫过儿子,声音一如既往的低沉:“别光顾着埋头学,身体是本钱。”
“知道了,爸。”陆扬应道,抬头对上父亲的目光,没有闪避。他知道父亲这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关心。
陆卫国似乎对儿子这平静的反应也有些许意外,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两秒,才重新落回报纸上,只是那微微锁着的眉头,似乎松开了一些。
赵淑兰在旁边看着父子俩这难得“和谐”的互动,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给陆扬碗里夹了个白面馒头:“多吃点,上午费脑子。”
“谢谢妈。”
一顿简单的早餐,就在这略显平静但又暗藏着微妙变化的氛围中结束了。陆扬能感觉到,父母似乎都察觉到了他的一些不同,但这种变化是积极的,是他们乐于见到的,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探究。这正是他想要的,“润物细无声”的第一步,似乎走得还算顺利。
背上那个帆布书包,里面除了课本,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自信和对未来的规划。走出家门,踏入清晨微凉的空气中,陆扬深吸一口气。筒子楼特有的嘈杂声,邻居们含糊的招呼声,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这一切都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
去学校的路,他闭着眼睛都能走。这条路,承载了他前世太多的失意和迷茫。但今天,再次踏上这条路,他的心情复杂却坚定。他不再是那个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他是一个带着地图和攻略的“玩家”,即将重返那个决定了他命运走向的关键“副本”。
走进熟悉的江城一高校门,清晨的校园已经有了不少学生的身影。三三两两,或说笑着打闹,或捧着书本匆匆赶往教室。陆扬目不斜视,径直走向自己的教学楼。
高二(3)班的教室里,已经坐了大约一半的人。早自习的铃声还没响,但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一种紧张与松弛交织的奇特氛围。有的同学在埋头啃书,有的在小声交流着昨天的电视剧,还有的趴在桌上,似乎想抓住最后几分钟补个回笼觉。
陆扬走到自己的座位——那个昨天阴差阳错换来的、苏晓蔓旁边的位置。苏晓蔓已经到了,正安静地坐在那里,面前摊开着一本英语词汇手册,长长的睫毛低垂着,神情专注,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她身上有种这个年纪少有的沉静气质。
陆扬没有打扰她,只是轻轻拉开椅子坐下,将书包放在桌洞里。他也拿出了昨晚启智建议他优先复习的物理笔记和化学课本。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沉浸到了知识的世界里。
【开始复习物理核心概念: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变式,动能定理初步推导……】启智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如同一个最精准的导航仪,引导着他的思维在知识的脉络中穿行。
他看得极其专注,时而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某个难点,时而又缓缓舒展,露出恍然的神色。他甚至无意识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整个人的状态,与昨天那个在物理课上如坐针毡、茫然四顾的陆扬,判若两人。
这种不同寻常的专注,自然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
“喂,陆扬!”一个压低了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带着浓浓的惊奇和一丝调侃。
陆扬从深度思考中被拉回现实,微微侧头,看到王磊那张放大的、写满了“你不对劲”的脸。王磊刚到,书包还没放下,就凑了过来,眼睛瞪得溜圆。
“你小子…真转性了?”王磊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是气音,生怕被前面的苏晓蔓或者老师听到,“昨天让你去网吧你不去,今天来这么早,还…还真看上物理书了?你没发烧吧?”他说着,还真想伸手去探陆扬的额头。
陆扬不动声色地微微偏头躲开,目光重新落回书本上,语气平淡地回应:“没发烧。昨晚不是说了吗,突然想通了点东西,趁热打铁。”
“想通了点东西?”王磊的表情更夸张了,像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物理那玩意儿是能‘想通’的?我靠,你不会是偷偷拜了什么神仙吧?还是说…被什么玩意儿附体了?”他越说越离谱,但眼神里的好奇却是实打实的。他了解陆扬,这小子以前看到物理书就跟看到催命符似的,现在这副甘之如饴、甚至可以说是“享受”的模样,实在太颠覆他的认知了。
“胡说什么。”陆扬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这小子的想象力还是这么丰富。“就是觉得,以前可能方法不对,现在换个思路试试。”他只能给出这样一个模糊但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的解释。
“换个思路?”王磊挠了挠头,显然没太明白,“什么思路能把天书看懂?教教我呗?”
“自己琢磨。”陆扬言简意赅地打发了他,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笔记上。他知道王磊没什么恶意,纯粹是好奇,但他现在没时间也没必要解释太多。保持一点神秘感,反而更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王磊被噎了一下,撇撇嘴,也没再追问,嘟囔了一句“神气什么”,便回到自己的座位去了。但他心里那份疑虑和好奇,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起了一圈圈涟漪。今天的陆扬,确实不一样了,不光是行为,连带着整个人的感觉都变了,好像…沉稳了不少?
就在王磊和陆扬低声交谈的时候,一直安静看书的苏晓蔓,眼角的余光似乎不经意地扫了过来。她的动作很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目光在陆扬专注的侧脸和他面前摊开的、写满了推演公式的物理笔记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又若无其事地回到了自己的英语词汇书上。
只是,她那原本平稳匀速翻动书页的手指,似乎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早自习的铃声尚未响起,但教室里原本有些嘈杂的议论声,似乎都悄然低了一些。
陆扬对此毫无所觉,他所有的心神,都已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启智的引导下,巩固着昨夜的“战果”,为即将到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斗”——也许就是今天那场物理小测验——做着最后的准备。
他知道,改变已经开始。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最初的涟漪或许微不可见,但它终将扩散开来,影响整个水面。而此刻,这第一圈涟漪,正随着他身上散发出的不同以往的气场,以及身边人那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悄然荡漾开来。
平静的表象之下,因他的重生而带来的暗流,已然开始潜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