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初探龙潭(上):迷雾笼罩的二道街
- 重生198X:智启时代
- 冬夜的萤火虫
- 4006字
- 2025-06-26 17:38:09
放学的铃声如同解脱的号角,在江城重点高中的校园里回荡。喧闹的人流从各个教室涌出,裹挟着青春的躁动与对自由的渴望。陆扬收拾好简单的书包,与早已等在门口的王磊交换了一个眼神。
“扬哥,真去啊?”王磊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还有几分对未知的紧张。上午陆扬在晨会上的风光无限,此刻还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仿佛下一秒就要投身于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陆扬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说,我们只是去‘看看’,摸摸情况,又不是去打架。”他拍了拍王磊的肩膀,“记住我昨天跟你说的,安全第一,多看,多记,少说,别冲动。”
“放心吧扬哥!”王磊拍着胸脯,声音压低了些,“我嘴巴严实着呢!西街头到中段是你的地盘,东街头到中段归我。一个小时,不,一个半小时后,就在街尾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底下碰头,对吧?”
“对,一个半小时,足够了。”陆扬点点头,“如果遇到什么不对劲的人或者事,别硬扛,先撤。我们的目的是收集信息,不是惹麻烦。”
“明白!”王磊重重一点头,眼神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两人并肩走出校门,汇入熙熙攘攘的自行车流中。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空气中弥漫着放学后的轻松与躁动。与上午晨会上万众瞩目的荣耀相比,此刻的他们,更像是即将潜入未知水域的侦察兵,带着几分神秘与决然。
十几分钟后,自行车停在了二道街的入口处。
“乖乖……这,这就是二道街?”王磊瞪大了眼睛,被眼前的景象震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如果说上午的学校操场是秩序井然的方阵,那么眼前的二道街,便是一锅煮沸了的杂烩粥。
狭窄的街道两侧,密密麻麻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从吃的、穿的、用的,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一眼望不到头。空气中混杂着烤红薯的甜香、油条的油腻、廉价雪花膏的浓郁香气,还有布料的霉味和人群的汗味,形成一种独特而呛人的“二道街味道”。
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带着各地方言的腔调,热情洋溢:
“刚出炉的麻花!又香又脆,不好吃不要钱嘞!”
“的确良衬衫!最新款式!上海货!姑娘小子穿上都精神!”
“进口电子表!带日历,带夜光!便宜卖啦,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自行车铃铛声、三轮车夫的吆喝声、顾客讨价还价的争执声、收音机里播放的邓丽君的甜歌,交织成一曲充满野性与活力的市井交响乐。行人摩肩接踵,在狭窄的通道中艰难穿行,不时有人被挤得东倒西歪。
陆扬深吸一口气,这股熟悉又陌生的气息,瞬间将他拉回了前世的记忆。那时候,他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怀揣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财富的渴望,在这片喧嚣中寻找着微不足道的机会。只是如今,他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
“扬哥,这人也太多了吧!跟正月十五的灯会似的!”王磊咋舌道,紧了紧自己的书包带。
“这就是二道街的常态,越是混乱,越是藏着机会。”陆扬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的一切,“好了,按计划行动。记住,安全第一,观察为主。一个半小时后,老槐树下见。”
“好嘞!扬哥你放心!”王磊深吸一口气,像是给自己鼓劲,然后一头扎进了西街头的人潮中,很快便消失不见。
陆扬目送王磊离开,这才转身,开始了他对东街头至中段的探索。
“启智,”他在心中默念,“启动‘二道街’专项观察模式,重点记录摊位分布、商品类型、人流量热点区域、顾客消费习惯,以及……潜在的非正规管理人员特征与活动规律。”
“指令已接收,宿主。”启智那毫无波澜的声音在陆扬脑海中响起,“‘二道街’专项观察模式已启动。视觉信息采集频率提升至每秒60帧,环境音频同步解析,关键信息节点自动标记。数据流开始实时记录与分析。”
陆扬的视野仿佛瞬间变得更加清晰,一些细节被无形地放大。他缓步走在拥挤的街道上,像一个普通的闲逛者,但他的大脑,在启智的辅助下,却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
他首先来到一个卖油炸食品的摊位前,摊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头裹着白毛巾,正麻利地将一个个面团丢进滚烫的油锅,发出“滋啦滋啦”的诱人声响。
“同志,你这油饼怎么卖?”一个穿着工装的汉子问道。
“一毛钱一个,两毛钱三个,刚出锅的,香着呢!”妇人热情地招呼。
“启智,记录:食品摊位,单品油饼,价格一毛,薄利多销型。顾客多为体力劳动者或附近居民,购买量小,频次高。”陆扬心中默道。
“已记录。初步评估日均销量约300-400个,利润率约25%。”启智迅速给出反馈。
陆扬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旁边是一个卖“港衫”、“喇叭裤”的摊位,几件颜色鲜艳的涤纶衬衫和裤腿宽大的喇叭裤挂在简易的木架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一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姑娘正拿起一条牛仔蓝的喇叭裤比划着,对摊主问道:“老板,这条裤子多少钱?”
“小姑娘好眼光!这可是从广州那边过来的最新款式,十五块钱一条,不讲价!”摊主是个精瘦的汉子,嘴里叼着烟,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
“十五?!也太贵了吧?便宜点,十二块怎么样?”
“十二?我进货都进不来!最低十四块五,少一分都不卖!”
“启智,记录:服装摊位,主营港衫、喇叭裤。目标客户为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价格较高,利润空间大,但议价现象普遍。”
“已记录。该类商品属于高利润商品,但受潮流影响大,库存风险较高。根据摊主微表情分析,其心理底价约为十三元。”
陆扬的目光扫过那些在摊位前驻足、挑选、砍价的人们。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透露出这个时代的鲜明印记。蓝、灰、黑是主色调,但人群中也开始出现鲜艳的“的确良”红衬衫、绿裙子,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第一抹亮色。
他留意到几个卖电子表、打火机、墨镜的摊位,这些在当时都算是“高档货”、“稀罕物”。
“老板,这‘上海牌’电子表,真的防水吗?”一个青年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金光闪闪的电子表问道。
“那当然!正宗上海货,戴上这个,姑娘都得多看你几眼!”摊主唾沫横飞地吹嘘着,手上却不着痕迹地将另一块表往里挪了挪。
“启智,这些电子表,分析其来源和真实价值。”
“根据数据库对比及当前市场信息,此类电子表多为南方小厂仿制品,或走私零部件组装。实际成本约5-8元,零售价25-40元不等。所谓‘上海牌’多为虚假宣传。”
陆扬心中了然,这个时代的市场,信息极度不对称,胆子大、脸皮厚,就能赚到钱。但也正是这种混乱,才给了后来者弯道超车的机会。
他一边走,一边在脑海中构建着二道街的商业地图。启智则像一个最忠实的记录员,将他看到、听到的一切都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
“东街头入口处,食品摊位密集,人流量最大,但顾客停留时间短,消费金额低。”
“中段区域,服装鞋帽、日用百货摊位居多,顾客停留时间较长,有明显的价格比对行为。”
“靠近街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旧书摊、小人书摊,还有零星几个卖二手杂货的,人流量相对较少。”
突然,启智的声音带着一丝警示:“注意,前方三十米,三点钟方向,出现两名符合‘潜在非正规管理人员’特征的男性。年龄约二十至二十五岁,体态强壮,发型为当时流行的‘板寸’或‘飞机头’,其中一人手臂有纹身雏形,佩戴劣质镀金项链。他们正在向一个卖水果的摊主索要物品。”
陆扬目光看似随意地一瞥,果然看到两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正大摇大摆地从一个水果摊上拿起两个苹果,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敢怒不敢言,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强哥,这苹果看着不错,孝敬您老的!”其中一个黄毛青年嬉皮笑脸地对另一个穿着黑色背心的青年说道。
黑背心青年“嗯”了一声,接过苹果,看都没看摊主一眼,便转身扬长而去。
“启智,记录他们的行动轨迹和交互模式。”
“已记录。该两人组合在过去十五分钟内,已对五个摊位进行了类似‘索取’行为,目标多为食品或小商品。部分摊主有主动递烟或小额现金的行为。初步判断为小范围活动的‘地痞’或‘保护费’收取者。”
陆扬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就是二道街的另一面,阳光下的阴影。任何一个自发形成的市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都难免滋生这样的灰色地带。
“他们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吗?还是随机游走?”陆扬问道。
“根据当前数据分析,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东街中段靠近菜市场入口的区域。与之前在西街头观察到的另一组疑似人员活动范围存在区隔,但尚不能排除关联性。”启智回应道。
陆扬继续深入,尽量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看到一个卖磁带的摊位前围了不少年轻人,摊主正用一台单卡录音机放着罗大佑的《童年》,沙哑的歌声和略显失真的旋律,却让那些年轻人听得如痴如醉。
“老板,有没有《上海滩》的磁带?”
“有有有!叶丽仪原声的!五块钱一盘,不讲价!”
“启智,这类流行文化产品的利润如何?”
“流行歌曲磁带,正版稀少,多为翻录。空白磁带成本约一元至一元五角,翻录设备简单。零售价五至八元,利润率极高。但受政策影响较大,存在被查抄风险。”
陆扬默默点头,这些信息,都将成为他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他不仅要看到机遇,更要评估风险。二道街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充满了诱惑,也布满了暗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陆扬几乎走遍了东街头到中段的每一个角落。他的额头微微渗出汗珠,倒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精神的高度集中。启智的数据库中,关于二道街的信息正在飞速充实。
他看到繁华,也看到破败;看到勤劳,也看到投机;看到希望,也看到沉沦。
这条街,就像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粗砺而真实,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一个多小时后,陆扬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差不多了。他停下脚步,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启智,对东街头至中段的初步观察数据进行汇总,并生成简报。”
“数据汇总中……简报生成完毕。东街头至中段共记录摊位183个,其中流动摊贩占比约15%。商品种类超过三百种。高利润商品集中在服饰、进口小商品、流行音像制品。已标记疑似‘地头蛇’或非正规管理者三组,共计八人,活动区域有初步划分迹象……”
陆扬听着启智的汇报,脑海中那张二道街的商业生态图谱变得越来越清晰。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更深入的了解,还需要王磊那边的情报,以及后续更细致的调查。
他转身,朝着与王磊约定的街尾老槐树方向走去。喧嚣依旧在耳边回荡,但他的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认知。这条看似普通的街道,果然名不虚传,是个不折不扣的“龙潭”。而他,已经迈出了试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