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会风波

次日清晨,熹微的晨光透过破旧的窗纸洒进屋内,林羽早早便起了身。他特意换上了原身仅有的一件半新的素色长衫,将昨夜反复修改的策论工整卷起,小心翼翼地收入袖中。简单用过粗茶淡饭后,便朝着郑府匆匆赶去。

郑府的文会设在一处开阔雅致的园林中,曲水环绕,竹林掩映。此时园内早已宾客云集,颍川一带的青年才俊们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或负手立于亭台楼阁间吟诗作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酒香。

林羽踏入园子,立刻感受到数道或好奇或审视的目光投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朝着主亭方向走去。主亭内,郑玄正与几位年长的文士交谈,见林羽到来,微笑着招手示意他过去,并向众人介绍道:“诸位,这位便是林羽林公子,虽年轻,却有一番独到见解,今日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林羽连忙向众人行礼,周围响起一阵或轻或重的回应声。就在这时,一个略带嘲讽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听闻林公子有治国安邦之策,不知是纸上谈兵,还是真有过人之处?”林羽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衣着华贵、神态倨傲的青年迈步而出,此人正是颍川豪族李氏的庶子李桓。

林羽心中一沉,却并未慌乱,拱手道:“在下才疏学浅,所言不过是些愚见,还望李公子指教。”李桓冷哼一声,道:“既如此,我且问你,你说要限制豪强土地兼并,可豪强广占田地,乃祖辈积累,且为地方稳定出力,你这般做法,岂不是要动摇根基?”

林羽目光坚定,不卑不亢地回应:“李公子此言差矣。如今豪强土地众多,百姓却无立锥之地,饥寒交迫。长此以往,民怨沸腾,才是真正动摇根基。限制土地兼并,是为了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百姓安,则地方安,地方安,则天下安。”

这番话引得周围众人低声议论,不少人露出思索之色。李桓脸色一沉,又道:“好一张利嘴!可如今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你一个小小书生,又能如何?难不成还能入朝为官,改变这局面?”

“虽位卑未敢忘忧国!”林羽大声说道,“纵使不能入朝,亦可从地方做起。以民为本,推行新政,积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人人都愿为汉室复兴尽力,何愁大业不成!”

他的话音刚落,园林中先是一片寂静,随即响起零星的掌声。就在这时,突然一阵喧闹声从园子外传来。只见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慌慌张张跑进来,大声喊道:“不好了!城西粮仓失火,火势凶猛,根本控制不住!”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郑玄面色凝重,说道:“城西粮仓关乎颍川百姓生计,万万不可大意,我等速速前去查看!”说着,便带着众人匆匆往城西赶去。

林羽随着人群赶到城西,只见粮仓方向浓烟滚滚,冲天而起,热浪夹杂着焦糊味扑面而来。粮仓四周挤满了百姓和官兵,人们慌乱地提着水桶救火,却杯水车薪。林羽眉头紧皱,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场大火来得太过蹊跷,绝非偶然。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人群中有人小声议论:“听说这粮仓平日里守备森严,怎么会突然失火?莫不是有人故意为之……”林羽心中一动,环顾四周,发现李桓正站在不远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林羽心中顿时了然,这场大火极有可能是李桓等人的阴谋,目的就是要扰乱颍川局势,同时打压自己。想到此处,他顾不上多想,大声喊道:“大家莫要慌乱!听我指挥!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人墙,传递水桶;妇孺老人负责疏散周围百姓,避免踩踏!”

众人见他镇定自若,竟不由自主地听从指挥。林羽一边组织救火,一边寻找着火源。他发现粮仓东侧火势最为猛烈,且有几处明显是人为纵火的痕迹。

经过一番紧张的扑救,火势终于得到控制,但粮仓内的粮食还是损失了大半。百姓们望着焦黑的粮仓,唉声叹气,不少人更是掩面而泣。林羽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心中悲痛又愤怒。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查出幕后黑手,还颍川百姓一个公道,也绝不让这些豪强的阴谋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