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软坚散结法临床运用
- 王志国主编
- 1999字
- 2025-04-29 19:19:00
第三节 软坚散结具体方法
一、祛邪软坚散结
祛邪软坚散结法,是指针对病因,将入侵的邪气驱除以达到软化消散局部病理产物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6类。
1.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气机郁滞所致的结块类疾病。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长期情志不畅,或情绪骤变,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不运则凝结成痰,血行不畅则瘀滞阻络,以致气郁痰凝血瘀而致结块。如《丹溪心法》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临床症见结肿块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多伴见情志不舒、忧郁悲伤等,应以疏肝行气、软坚散结法治之。常用药有青皮、荔枝核、橘核、川楝子等。
2.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因瘀血阻滞所致的结块类疾病。瘀血内积,气血运行受阻,结块乃生。如《医林改错》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临床症见结块固定、刺痛、入夜尤甚,舌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等,应以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法以散瘀结。常用药有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等。
3.祛痰化湿,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因痰浊凝聚所致的结块类疾病。痰乃津液停聚而成,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滞不行,结聚成块则为痰核、瘿瘤、肿块等症。如《丹溪心法》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临床症见结块,表面光滑,按之痛或不痛,形体肥胖,痰多,舌苔腻,脉沉滑,应以祛湿化痰散结、软坚散结之法治之。常用药有海藻、昆布、牡蛎、海浮石、海蛤壳等。若伴见血瘀者,可选用瓦楞子、蛤壳等软坚痰、消瘀血;若热象明显者,可选用紫菜、海粉等;寒象明显者,可选用天南星、半夏等。
4.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热毒内蕴,煎灼阴液,结聚而成的结块类疾病。郁热亦可致积,如刘完素《宣明论方》言:“世传冷病,然瘕病亦有热,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世传寒癥瘕也。”临床症见结块局部红肿、发热,同时可伴见面红,口渴,舌红,脉数等,应以泻火散结之法以散热结。常用药有夏枯草、连翘、山慈菇、芒硝、蒲公英等。若热毒炼液为痰,伴见痰证者,可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可选用浙贝母、瓜蒌、玄参等。
5.温化散寒,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寒邪凝结所致的坚积之证。寒主收引、凝滞,寒滞经脉日久,凝聚为结。如《灵枢·百病始生》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肠胃,入于肠胃则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临床症见结块皮色不变,同时可伴见面色白或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等,应以辛温散结之法散寒凝之结。常用药有禹白附、白芥子、薤白等。
6.清热润燥,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津液亏虚燥结内生之证,如燥结便秘、咳嗽等。如《景岳全书》言:“秘结证,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临床症见大便干燥,燥咳少痰,皮肤枯瘪,口渴欲饮,舌红,脉细数无力等,应以散结润燥或软坚润燥法治之。常用药有芒硝等。
二、扶正软坚散结
扶正软坚散结法,是指通过补益人体不足的正气,来实现软化消散积块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虚实夹杂者。患者素体虚弱或久病正虚,体内气血津液不足,运行缓慢或停滞,亦可引起病理产物的生成。所以对于体虚而患癥瘕积聚的患者,佐以补益之品鼓舞正气,可有助于祛邪而不伤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载:“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具体可以分为以下3类。
1.益气养血,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结块类疾病。气血亏虚,气血运行无力,气虚血瘀,以致内生结聚。如《罗氏会约医镜》言:“瘕块者,谓浮假成形,无定处也。皆由气血虚弱,风冷所乘,搏于脏腑,与气血相结而成者也。又有产后恶露未尽,补涩太甚,不用活血去瘀之剂,以致败血停留,久而结聚成块。”应以益气养血以扶正,软坚散结以祛邪。可参照《石室秘录》“当用补血补气之中,少加软坚之味,则气血活而坚块自消”之法。
2.滋阴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结聚病证。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或素体阴亏,阴液伤耗,虚火内生,可炼液为痰,导致痰凝为结。如《外科证治秘要》曰:“瘰疬,俗名虚痰,属少阳肝胆等经,多因阴亏肝亢、气郁血燥而结。每生于耳前后,连及颈项下至缺盆及胸腋之侧。初起如豆粒,渐如梅李核。”临床症见结块,伴见阴虚之证,如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宜滋阴清热、软坚散结法。常用药有鳖甲、龟甲等。
3.温阳软坚散结法
该法适用于因阳气亏虚、阴寒内生所致的结聚类病证。如脾胃素虚,恣食生冷,阻遏阳气,虚寒内生,中焦失运,聚湿成痰;或肾阳素虚,温化无权,气不化水,水湿停蓄成痰,日久,寒痰凝滞而结为结核。临床症见痰核皮色不变,可伴有酸痛无热、口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等,治宜温阳散寒、软坚散结之法。常用药有海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