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吕芳:我看不懂了!

不止宝藏,不止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武林门派。

就连现存的门派,这张图上也有,而且还标注了都有那些武功。

武当派,武当九阳功,太极拳剑,梯云纵,倚天屠龙功,绕指柔剑……

少林派,易筋经,神足经,罗汉伏魔神功,七十二绝技,金刚不坏体神功……

丐帮,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打狗阵……

“皇上怎么知道这些的?”

“江湖宝藏,灭亡门派,镇派绝学,很多都是不为人知的隐秘,皇上居然全知道!”

“太不可思议了!”

朱七越想越觉得皇上高深莫测,难道嗑药修仙,真的修出名堂了?

他惊讶,吕芳更惊讶。

要说这个世界上,谁最了解皇上,不是严嵩,不是徐阶,更不是二龙不相见的裕王,而是他这位“内相”。

几十年了,他日夜服侍皇上。

皇上的性格爱好,他知道。

皇上的秘密,他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

然而日夜朝夕相处,他却不知道,常年深居简出、一心修道的皇上,怎么会对江湖之事如此了解。

一直以来,皇上的谜语他都能猜个七七八八,就算猜不中,也偏差不大。

可这一次,他猜不透,也看不懂了。

这个老谜语人,又进化了!

朱天继续说道:“第四,江湖上有一对叫什么黑白双剑的夫妻,你亲自去找他们,告诉他们,他们的宝贝儿子被梅芳姑夺走了,后来又被谢烟客带到了摩天崖。”

“你多带些人,帮他们找到宝贝儿子,然后一起带过来。”

“是!”

朱七一脑门子问号。

黑白双剑他知道,名气很大,是上清观的弟子。

男的叫石清,女的叫闵柔,武功不俗,据说和雪山派关系不错。

至于什么宝贝儿子、梅芳姑,他就不知道了。

他毕竟不是真正的江湖中人。

锦衣卫和江湖中人经常打交道,他之前身为锦衣卫千户,办过和江湖中人有关的差事,所以有些了解,但也只是有些了解。

黑白双剑、谢烟客这样的大人物,他知道。

那些不出名的小人物,他连听都没听过。

这事儿和谢烟客有关?那就不好办了。

“摩天居士”谢烟客,亦正亦邪,以信守承诺著称,武功极高,据说在大明江湖中,能排入前三之列。

要从他手里抢人,谈何容易?

皇上说得没错,是得多带些人,不然打不过。

“第五,派人去全真教的各个门派,将那些掌门什么的,都叫过来。”

“是!”朱七连忙应承。

吕芳松了口气。

皇上终于做了件他看得懂的事。

全真教是道教正宗,和正一道并列其名,这些年虽然日渐衰微,但根基还在。

皇上召全真教的高人入京,一定和蓝神仙一样,是助皇上修仙问道的!

朱天又说道:“第六,派人去大理天龙寺,将辈分最高的和尚,都叫过来。”

吕芳再次懵逼。

他又看不懂了!

皇上修仙问道,召见佛教高僧干什么?总不能让佛道斗法吧?

“是!”

朱天若有所思,吕芳看不懂,那是因为吕芳不懂江湖,可他懂。

全真教不光是道教正宗,还是曾经的天下第一大派,出过绝顶高手王重阳。

天龙寺也不只是曾经的大理国皇家寺院,还是名门大派,出过段誉、一灯大师等绝顶高手。

皇上先让监察大明江湖,又让寻找江湖宝藏,现在又召见两大派的高手,一定和武功有关。

皇上可能是想练武了,以武入道!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只请武林高手,还得把两大派的武功秘籍、灵丹妙药全都弄过来。

皇上没吩咐,但他不能不去做。

至于皇上为什么只召见这两大门派的高手,而不是各门各派所有高手,他也能猜到原因。

大明江湖门派众多,如果全都召见的话,得多少人?太麻烦。

而且那么多江湖中人进京,太不安全了,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行刺。

这两大门派就不同了,一道一佛,都是名门正派,行刺的可能性不大。

朱天淡淡的道:“第七,你暗中搜集严嵩、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郑泌昌、何茂才等人的罪证。”

此话一出,连吕芳都愣住了。

暗中搜集严嵩党羽的罪证,这是要倒严了?

这……完全没有征兆啊,皇上这也太高深莫测了,伴君如伴虎啊!

朱七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谢皇上隆恩!”

只听砰的一声,又厚又硬的青石砖被磕碎了一块,锋利的边缘刺破了他的额头。

但他毫不在意,根本没感觉到,心里五味杂陈,狂喜居多。

这些年,严党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他的老上司锦衣卫经历沈炼,就是被严党害死的!

虽然他现在的官职和地位,早已超越当年的沈炼,但他是重情重义之人,沈炼对他有大恩,他一直牢记于心,时刻不忘,日日盼望着严党倒台,为沈炼报仇。

现在终于等到了机会。

从嘉靖三十六年到现在的嘉靖三十九年,三年了,他一直在暗中调查严党的罪证,只不过苦于职位不高,而严党权势滔天,做起来很不容易。

现在有了皇上的旨意,就容易多了。

“事情多,不要急,慢慢来。”

“要稳妥,这些事让不同人去办,不该知道的不要让他们知道,你一个人知道就行了。”

“行了,你下去吧。”

朱天吩咐。

“是!”

朱七满脸喜色的离开。

吕芳却没那么高兴,不喜不怒,面色如常,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倒严,不难,皇上一句话的事。

问题是,之后呢?

嘉靖二十一年,皇上重用严嵩,召严嵩入阁,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的是制衡以夏言为首的清流。

嘉靖二十七年,严嵩出任内阁首辅,至今已经十二年。

这十二年,严嵩把持朝政,提拔党羽,到处安插自己人,从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都是严党的人,大明朝几乎已经离不开严党。

朝廷的事,要靠严党的人去做。

朝廷的税,要靠严党的人去收。

严党倒了,不光朝廷会动荡,税收也会收不上来。

关键是,严党倒了,谁来制衡清流?

皇上到底在想什么?他又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