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紫燕习字

春日渐暖,万物生发,正是耕种好时节。

陆家庄子西侧,那半亩划给陆沉的药田,却远非沃土。

土质贫瘠,夹杂碎石,且多年未曾精细打理,地力耗损严重,实乃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寻常农人见了,也要皱眉,更遑论用来种植娇贵的药材。

然而,陆沉别无选择。

晨曦微露,他便已荷着那把钝口卷刃的破锄头,来到田间。

没有耕牛,便以人力代替;

没有良具,便多费几分气力。

他沉默地挥舞着锄头,一下,又一下,砸向板结的土地。

锈蚀的铁器与坚硬的石块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震得他虎口发麻。

汗水很快浸透了他单薄的粗布衣衫,顺着额角、脊背汨汨流下,在脚下的尘土中砸出一个个深色的印记。

那柄木柄开裂的锄头,握在手中极其不适,每一次用力,都似有木刺扎入掌心。

但他浑不在意,只将昨日陆福那张讥诮刻薄的嘴脸,以及那“小白脸靠女人上位”的恶毒言语,化作翻垦土地的动力。

耻辱,唯有实力才能洗刷!

他埋头苦干,心无旁骛,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懑与不甘,都倾注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之上,要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一条通往强者的道路。

纵然筋骨酸痛,纵然气喘吁吁,他亦未曾停歇片刻。

日上三竿,阳光渐烈。

田埂上,一个窈窕的身影出现。

紫燕提着一个食盒,缓步走来。

她依旧是荆钗布裙,却浆洗得干净整洁,行走间自有一股沉静安稳的气度。

她没有高声呼喊,只是默默走到田边,将食盒放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

看着陆沉汗如雨下的模样,她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心疼,却并未多言。

陆沉察觉到她的到来,直起身,用袖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与尘土,露出一抹略显疲惫却温和的笑容。

他走到田边,接过紫燕递来的粗瓷碗,里面是温热的糙米饭和一小碟咸菜。

他也不客气,坐在田埂上便大口吃了起来。劳作了大半个上午,早已是饥肠辘轆。

紫燕则从食盒里拿出一方干净的旧布巾,走到他身后,轻轻为他擦拭着脖颈和后背的汗水。

动作轻柔,带着无声的关怀。

“夫君,辛苦了。”她低声道。

陆沉咽下口中的饭,摇了摇头:“无妨。”

紫燕蹲下身,看着那翻垦了一小半的土地,又看了看旁边那堆积如山的石块,轻声道:“家中米缸快要见底了,只够吃上三五日。还有,屋顶西南角有些漏雨,前几日下雨时发现了,需得寻些茅草修补一下。”

她汇报着家中的情况,语气平静,没有丝毫抱怨,只是陈述事实。

这便是她履行“主内”职责的方式,将家中琐事打理妥当,让陆沉可以安心在外。

陆沉默默听着,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待这几日将地翻好,我便设法去寻些活计,换些米粮,再上山砍些茅草回来修补屋顶。”

紫燕“嗯”了一声,又从食盒底层拿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递给陆沉:“今日大奶奶托我带来些物事,说是……给我添妆的。”

陆沉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小袋精米,一小袋白面,还有几尺崭新的棉布,最上面,则放着一本线装的册子,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古朴的篆字——《药草图鉴》。

陆沉心中一动。

周茹此举,名为给紫燕添妆,实则是暗中资助他。

这份人情,他记下了。

尤其是这本《药草图鉴》,对于从未接触过药材种植的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大奶奶有心了。”

陆沉将图鉴郑重收好,“这些米面布匹,你且收着,仔细使用。”

紫燕点头应下。

她冰雪聪明,隐约也能猜到这“添妆”背后,或许另有深意,但她并未点破。

陆沉吃完饭,略作休息,便又拿起那破锄头,继续与脚下的土地较劲。

紫燕并未立刻离去,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他需要递水时便递上水囊,看他搬动石块吃力时,便上前搭一把手,捡拾些小石块。

虽无过多言语,但夫妻二人之间,一种无声的默契与扶持,正在这艰苦的劳作中,悄然滋生。

夕阳西下,陆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与紫燕一同回家。

夜幕降临,陋室之中,一灯如豆。

简单的晚饭过后,陆沉并未立刻休息。

他盘膝坐在硬邦邦的床板上,凝神静气,开始运转“聚元功”。

丝丝缕缕的天地元气,被他艰难地牵引而来,纳入体内,沿着晦涩的经脉路线缓缓流转。

聚元境的修行,本就进展缓慢,加之功法普通,资质平凡,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莫大的努力。

汗水再次从他额头渗出,但他双目紧闭,心神沉浸在修炼之中,对外界的一切置若罔闻。

而在房间的另一侧,那张简陋的木桌旁,紫燕正襟危坐。

昏黄的油灯光芒,将她专注的侧脸勾勒出一道柔和的剪影。

她面前摊放着那块充作纸张的旧木板,手中握着昨日陆沉给她的木炭,正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练习着白天陆沉新教的几个字。

她的动作还有些生涩,力道也掌握不好,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如同初学孩童。

但她的神情却无比专注,聚精会神,仿佛那简单的横竖撇捺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每写完一个字,她都会对着灯光仔细端详,与陆沉昨日写下的范字对比,然后擦掉,重新再写,不厌其烦。

写了一会儿字,她又轻轻拿起那本《药草图鉴》,借着微弱的灯光,小心翼翼地翻看着。

图鉴上的字,她大多不认识,但那些栩栩如生的药草图画,却让她看得津津有味。

遇到不解之处,她便会抬起头,看向正在修炼的陆沉,眼中带着询问。

陆沉结束一个周天的运转,缓缓睁开眼,正好迎上紫燕求知的目光。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指了指图鉴上的一株药草。

紫燕立刻会意,将图鉴捧到床边,指着那株药草的图画和旁边的文字。

“夫君,这个……是何物?”

她低声问道。

陆沉凑近看了看,解释道:“此乃‘凝露草’,性微寒,可用于炼制‘凝露丹’,有静心凝神之效。你看其叶片,边缘有细密锯齿,晨间叶尖常有露珠凝结,故而得名。”

他的声音不高,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紫燕听得极为认真,一边听,一边用手指描摹着图上的叶片形状,口中默念着“凝露草”三个字,努力将其记在心里。

昏黄的灯光下,丈夫讲解,妻子聆听。

一人于修炼的间隙传道授业,一人于劳作之余渴求知识。

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耳鬓厮磨的缠绵,有的只是这份陋室之中,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的平淡与温馨。

虽然交流不多,但那份在困顿中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暖意,却在空气中静静流淌。

良久,陆沉再次闭目,继续他的修行。体内微薄的灵力缓缓增长,虽然缓慢,却无比坚定。

【聚元功(小成)】

【熟练度:35/1000】

【天道酬勤,苦耕不辍,总有所得】

不知不觉间,熟练度已经达到三十五点。

进度条上那微小的数字变化,如同他此刻的生活,虽然步履维艰,却终究是在向前。

而紫燕,则继续在灯下苦读。她时而练习写字,时而翻看图鉴,偶尔遇到实在不解的药草,便耐心等待陆沉下一次修炼结束时再行请教。

陋室虽简,却因这向道之心与求知之欲,而弥漫着一股别样的“书香”。

夜色渐深,灯火将熄。

这对新婚夫妻,在这寒门陋室之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开始了他们同舟共济、共面风雨的人生旅程。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但此刻的他们,心头却都萦绕着一份名为“希望”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