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华夏历史上,为啥北伐大多都成功不了(二)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 冬天的秘密丶
- 2036字
- 2025-04-03 12:33:04
三国蜀国世界。
诸葛亮缓缓闭上双眼。
只见天幕上,直白地指出了这一点。
他的心中涌起一阵苦涩!
他又怎会不明白当下的局势呢。
这已经是第四次北伐失败了。
其实最有希望成功的,是第一次北伐。
可当时他不顾将士们的反对。
执意要任用马谡。
结果街亭失守,一切都功亏一篑!
这场战争失败,他得负最大的责任啊!
以蜀国如今的国力。
从长远来看。
根本没办法和魏国打消耗战。
蜀国的人才储备和粮食储备都比不上曹魏。
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次性拿下关中。
不然的话...
就算拿下了天水、陇西三郡。
也没办法满足大军的粮草需求。
北伐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要是一直龟缩在蜀地。
以曹魏在中原地区多年的经营。
一旦曹魏开始打消耗战。
以蜀国的人口和粮食状况。
不出二十年。
蜀地肯定会被曹魏攻破。
到时候蜀国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想到这里。
诸葛亮猛地睁开双眼。
看来!
只能拼死一搏了!
......
【五胡乱华的时候,大量北方百姓往南逃难,这时候南北人口数量差不多持平。】
【但这只是短暂的平衡,南方人口可不是自然增长起来的!】
【北方大部分来南方的人,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
【等战乱平息了,很多人又回到了北方。】
...
【北宋靖康之战后,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南方这才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
【从那以后过了几百年,南方人口基本稳定下来,并且长期超过北方。】
【这也是朱元璋能够北伐成功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之前,南方势力北伐的时候,常常在这方面受到制约。】
......
三国东吴世界。
孙权眉头紧锁。
人口不足确实是他们江东的一个大短板。
这一点和曹魏比起来,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自己当初真不该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合肥啊。
他们江东占据长江天险。
水军又那么精锐。
何必非要北伐呢!
当时自己真是糊涂啊。
孙权想起自己...
被张辽带着八百人就冲垮了军队。
还好跑得快。
不然差点就被生擒了。
孙权猛地拔出剑。
“我就稳稳守住江东!
“再也不出去瞎折腾了!”
......
东晋世界。
祖逖看到这些内容。
紧紧握住拳头。
愤怒不已!
“我仅凭数千将士,就能收复黄河以南的地区。”
“要是朝廷全力支持,还怕大业不成吗?”
祖逖想到...
晋元帝竟然任命戴渊当征西将军。
那戴渊简直就是个蠢货。
特别是目光短浅得很!
自己这么多年呕心沥血。
好不容易打拼下来的基业。
只要来个正常点的人。
按照自己制定好的计划。
彻底平定中原那只是时间问题。
可戴渊这也不敢,那也不敢!
祖逖想到这些。
顿时感觉胸口有一口鲜血往上涌。
【第二:粮草!】
【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粮草那可是超级关键的战略物资。】
【大部队还没出发呢,运送粮草的人马就得先走。】
【一旦没了粮食,军队里立马就会闹兵变。】
【所以啊,古代的将领们,都特别擅长截断敌人的粮道,去偷袭敌人的后勤运输队伍。】
“——古代要是有十万人的军队,真正在前线打仗的,最多也就三万人,剩下的七万人几乎都是负责运粮和后勤的部队。”
......
大汉高祖那个时空。
“哈哈!”
“截断敌人粮道!这事儿我可太在行了!”
韩信一看到这情况,立马就乐了。
这简直太熟悉了好不好!
韩信仰头灌了一大口烈酒。
然后开始跟刘邦和一群大臣吹嘘起来。
“陛下,想当年,我面对龙且那二十万楚军。”
“我先派了一支奇兵,去把龙且的粮道给截了。”
“接着用沙袋,把潍水河给堵上了。”
“结果龙且那笨蛋还真上当了。哈哈!”
“居然直接就带兵渡河了!哈哈!”
“......”
韩信一边喝着酒。
一边唾沫横飞地吹自己的战功。
完全没注意到这时候刘邦脸色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刘邦看着韩信上蹿下跳的样子。
心里琢磨着:
这小子!
这是压根没把我放在眼里啊。
好像这天下都是他打下来似的。
我就是个打酱油的。
后面他是不是还想来对付我啊!
刘邦心里越来越不痛快:
“信啊!你用兵这么厉害!”
“那你觉得朕能统领多少兵马啊?”
韩信一下子愣住了!
这还用问吗?
你最多也就带几万人呗,还能咋样。
虽说韩信喝得有点多了。
但也知道这话可不能真说出来。
不然,这估计就是最后一次能喝酒了!
“陛下,您能统领十万兵马!”
刘邦摸了摸胡子。
接着又问:“那你能统领多少呢?”
这可问到韩信最得意的地方了。
“臣,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啦!”
刘邦听了,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啥?
你还多多益善。
我就只能带十万人。
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
是不是得把禁军啥的都交给你指挥啊?
刘邦心里已经想着怎么收拾韩信了。
但嘴上还是笑着说:“你带兵越多越厉害,那怎么还是被我管着呢?”
韩信心里“咯噔”一下。
酒一下子就醒了。
坏了!
赶紧解释说:
“陛下您不擅长直接带兵,但是特别会管理将领!”
“陛下您不能亲自带兵打仗,但是善于指挥将领,这点臣可远远比不上啊!”
刘邦听了,点了点头!
还翻了个白眼。
你小子,还算你有点眼力见儿!
这次算你过关了。
哼,下次...
这时候韩信的后背,早就被冷汗湿透了。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前,咱华夏的主要产粮区啊,大多集中在关中一带。】
【与此同时呢,山东、河北幽州,还有山西滨州这些地方,粮食收成也相当可观。】
【一直到南宋之前,北方始终都是全国粮食供应的老大。】
【不过呢,到了南宋快灭亡那会儿,南北两边的粮食产量已经差不太多了。】
【但在南宋之前,要论粮食后勤这块儿,南方可一点儿优势都占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