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炉子

秦国庆帮着新牛马,把煤泥卸在了院子中间,调好干湿度后,他直接上手,用煤球工具往煤泥中间一戳。然后拿到旁边的空地上,按住把手上的顶杆,缓着劲儿匀速推,一个十二孔的煤球,就完整的落在了地面。

连打了十几个煤球之后,秦国庆把工具递给了新牛马:“大龙哥,你来试试?”

房大龙懵懂的接过工具,学着他刚才的样子开始打煤球,哼哧哼哧打了一百多个,额头就开始额头冒汗了。

擦擦头上的汗,房大龙看向空手看热闹的秦国庆,怒道:“你小子就这么干瞪眼看着?”

秦国庆一摊手,道:“那不然呢?这么累的活儿,你好意思让我一个小孩子干?我以前觉得您还挺壮实的,才干了这么一点就不行了?这是身子虚了?要不等会儿弟弟去市场上,给您买根牛鞭补补?”

“你快滚一边儿去吧!”房大龙白了他一眼,为了证明自己力壮如牛,埋着头继续苦干。

秦国庆也不好意思再干看着,找了块木板,落上打好的煤球,往自家门口鸡圈旁边搬。他早都算好了,两车煤泥大概能打一千多块蜂窝煤,足够两个炉子用一冬天。

整整一个下午,全部煤泥都用完之后,房大龙累得双手发抖,把煤球铲子一扔,对着秦国庆傲然问道:“怎么样?牛不牛?”

秦国庆一竖大拇指,道:“还得是哥哥您呐!就这点活儿,小菜一碟再吃上一根牛鞭,是不是还能接着干?”

房大龙白了他一眼:“那我可谢谢您嘞,牛鞭自个儿留着吃吧。我还得去厂里后厨瞄一眼,等我回来新炉子再点火啊!”说罢扔下工具,扭头就要走。

秦国庆闻言一把拉住房大龙,交代道:“大龙哥,等会儿下班了,你帮忙给找点花生和红薯,花生要干的,红薯要小的,我晚点用得着。”

房大龙急着走,也不跟他掰扯,直接答应了下来,“毛病还不少,等着吧,一会儿给你带回来!”

等他走后,秦国庆把院子打扫了一下。然后取出家里的磨刀石,开始打磨猎刀。

细细的磨了一遍刀身,又三下两下磨好刃口之后试了试,刮毛、砍木头都挺好使。

看来王修文说的没错,锻造的工序一道没少,就是欠打磨而已。

晚饭过后,众人聚在秦国庆家里,王修文、房大龙、秦家众人和隔壁老太太,把小小的西耳房挤了个满满当当。

秦国庆在大家的围观下,换上新炉子,点火之后打开风门,直接把烧水壶放了上去。

不到一刻钟,烧水壶就冒着热气,呜呜的叫了起来。

秦国庆自信满满的说道:“看见没?以后早上晚上各放一壶水,冬天洗脸洗脚,就有现成的热水用了。”

然后他取下烧开的水壶,关好风门,用炉火圈、铁盖子把上面的出火口盖住,扔了一把花生,几个红薯上去。说道:“闲着没事还能烤东西吃,咱们再等一会儿,看看煤球烧成啥样。”

又过了一刻钟,花生红薯都烤好了,秦国庆拿下来分给众人。

接着取下炉火圈,铁盖,拿火钳子示范了一下怎么换煤球。边操作边解释道:“就这么换煤球,也不用掏灰,炉子盖严实了,能烧一晚上。”

众人看了看燃烧后的煤球,还真是,连烧水带烤红薯的,烧了那么老半天,最下面的煤球还没烧到一半,估计一晚上应该用不了三块煤球。

见众人都盯着煤球看,秦国庆嘿嘿笑道:“怎么样?三大爷发明的炉子好用吧?”

众人惊讶了,这炉子竟然是王修文发明的?

王修文听他直接把功劳安到了自己身上,众人也都看向了自己,顿时心花怒放,咧着嘴扬起了眉毛。

秦国庆见他兴高采烈的样子,嘿嘿一笑,道:“三大爷,您老是不是忘了?当初答应我的是两件炉子,您看剩下的那件?”

王修文心情正美着呢,大手一摆,道:“放心,我答应的事,肯定没问题,明天下班就给你拿回来。”

房大龙看着地上的煤球,有点犹豫,这玩意儿他打了一下午,累得浑身发软。可一想到以后不用半夜起来换煤球,他觉得还是得请三大爷,给自己也打一件新炉子。

等众人都散去,只剩自家人了,秦国庆把小妹叫到跟前,警告她不要伸手摸炉子,这玩意可比原来的煤球炉子温度高多了。

考虑了一下,他把煤球取出来,晾了一会儿,等炉子降温之后,抓着小妹的手,摸了摸炉子的边缘。虽然大人摸上去不是很烫,可小妹还是被烫的哇哇大叫,连连保证说以后绝对不碰炉子。

尽管小妹再三保证,秦国庆还是有点不太放心,最后干脆用竹片,给炉子做了一个外套,像老式暖壶那样把炉子下面给包了一圈。这样既不影响散热,也能在不小心摸上去的时候,稍微遮挡一下,不至于被烫伤。

......

第二天一早,秦国庆从早市回来,秦母刚好换了煤球,往炉子上坐了一壶水,正拿着装了煤球渣子的簸萁往屋外走。

秦母见他天都亮了从外面回来,忍不住絮叨,“也不知道天天早上干嘛去了,不好好睡觉,以后怎么长身体?”

秦国庆自然不会说自己去鬼市练摊了,嘿嘿一笑不作声,打算糊弄过去。

见他不吭气儿,秦母又道:“一天到晚就知道糊弄我。还有,昨天你为啥说这炉子是三大爷发明的,不是你告诉他怎么做的吗?”

秦国庆解释道:“娘,有时候功劳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以后甭管谁问起来,那炉子就是三大爷发明的。等今天晚上另外一个炉子回来了,再给老太太安上,咱得了实惠不就好了?”

虽是这样说,可秦母总觉得儿子吃了亏,她愤愤不平的道:“这算什么实惠?咱们请他打了炉子,大不了给他工钱嘛。你发明了这么好用的东西,功劳就这么白白的让给他了?”

见母亲一副要找王修文算账的样子,秦国庆赶紧打断,“我才这么大点,要那功劳有什么用?哎呀,你就别问那么多了,赶快做饭吧,我都饿了。”说着他一把抢过簸萁,去外面倒煤球渣子了,没有再给母亲发飙的机会。

晚上下班的时候,等二大爷送来了炉子,老太太的炉子放在正房西次间,秦国庆家的炉子在西边顶头的尽间,大姐二姐的卧室正夹在两个炉子房中间,晚上睡觉一点都不冷。

给老太太装好炉子后,秦国庆千叮咛万嘱咐,晚上睡觉一定要封闭好,要不然中了煤烟,会出大事的。

秦母在一旁笑话道:“还用你说?以前的煤炉子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没这个方便而已。”

老太太则是乐呵呵道:“小皮猴子,脑袋就是好使,能想出这么省事儿的炉子。秀琴呐,孩子长大了,知道顾家了。”

秦母听了眼眶微微泛红,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