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姜组长,我们都听您的

当姜晨再次踏入06车间时,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质疑和审视。

而是一种混杂着敬畏、期待和些许不安的复杂情绪。

原本轰鸣的机器声,在他踏入车间大门的那一刻,似乎不约而同地降低了分贝。

正在操作机床的工人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擦拭设备的师傅放下了油布。

就连角落里打扫卫生的学徒工,也握着扫帚,悄悄地将目光投了过来。

之前围着6H82铣床、满脸不服气的几位老师傅,此刻更是主动地从各自的“领地”走了出来,汇聚在车间中央的空地上。

络腮胡子师傅收敛了往日的粗犷,眼神不再是挑衅,而是带着几分探究。

瘦高个眼镜师傅扶了扶镜框,镜片后的目光显得专注。

年纪最长的王师傅,则是一脸郑重,双手在沾满油污的工装上习惯性地擦了擦。

没有人说话,但他们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一切。

他们不再将姜晨视为一个空降的、需要被“教做人”的年轻大学生。

这可是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技术权威。

是王厂长亲自任命、并用事实证明了能力的“姜组长”。

他们站在那里,像是在等待检阅的士兵,等候着指挥官的指令。

姜晨的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疲惫、忧虑。

也看到了那重新燃起的、虽然微弱却真实的希望之光。

他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也没有重复客套的谦逊之词。

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耽搁。

“各位师傅,同志们。”

“刚才我和王厂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关于引进新设备的事情,厂里已经决定向上级汇报,上级已经有了安排。”

“但这需要时间,审批、谈判、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快不了。”

至于具体计划,他没有多说。

但即便如此,听到这个消息,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惊喜和向往。

能用上新机器,是每个一线工人的梦想。

姜晨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但是现在,军令如山,我们承担的1000支改良步枪的生产任务,等不了那么久。”

“上级领导还在等着看我们的成果,看这款新枪到底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能不能有效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实际的东西来!”

他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我知道,我们现有的设备老旧,问题很多。”

“就像那台6H82,虽然暂时修好了,但谁也保不准它什么时候又会出幺蛾子。”

“其他的车床、磨床、钻床,情况也都差不多。困难摆在眼前,这是事实。”

车间里的气氛随着他的话语,又变得有些沉重。

工人们脸上的兴奋褪去,重新被现实的忧虑笼罩。

“但是!”姜晨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力量,“办法总比困难多!设备老旧,我们就更要精心操作,勤于保养,把它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精度不够,我们就多花功夫测量,反复校对,用我们的技术和经验去弥补!”

“人手不足,我们就加班加点,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我们是军工厂的工人!我们的职责,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现在,不是抱怨设备不行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用手里现有的条件,造出合格的,甚至更优秀的武器来!”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刻行动起来,集中所有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尽快试制出第一批改良型的63式步枪!”

“哪怕只有几支,也要让上级领导看到实物,看到我们的决心和能力!”

“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工厂的声誉,关系到我们能不能争取到新设备,更关系到前线战士们能不能用上更可靠的武器!”

一番话掷地有声,将工人们心中的那点颓丧和犹豫一扫而空。

是啊,他们是军工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干,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姜组长,你说怎么干吧!我们都听你的!”王师傅第一个表态,声音洪亮。

“对!姜组长,你下命令,保证不含糊!”络腮胡子师傅也瓮声瓮气地说道,眼神里充满了干劲。

其他工人也纷纷附和,原本有些沉寂的车间,再次涌动起一股热流。

“好!”

姜晨点了点头,没有丝毫犹豫。

“时间刻不容缓。王师傅,您经验最丰富,负责协调原材料和毛坯件的准备,以及热处理工序的把关。老张,”

他看向络腮胡子师傅。

“你力气大,手也稳,负责几个关键受力部件的粗加工和钳工装配。李师傅,”

他转向眼镜师傅,“你的眼睛最准,负责精密测量和最终的精度检验。”

“其他同志,根据各自的专长,负责车削、铣削、磨削、钻孔等具体工序,我会根据图纸要求,随时进行技术指导和调整。”

他没有去办公室拿图纸,而是直接走到一台还算完好的C616型卧式车床前,利落地挽起袖子:“我先来负责枪机组件几个核心零件的精加工。大家动起来!”

“记住,安全第一,质量优先!每一个零件,都要严格按照我提供的最新尺寸公差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