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7年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要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和大学阶段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与教材体系。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是提高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来探寻自然规律的历程,展示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生物学领域探索的实践成果,也彰显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不断形成的科学精神。本书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科基本特点,结合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梳理古人的传世典籍和诗词歌赋所承载的信息,将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概念和思想方法,通过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稳态平衡、生物与环境以及健康生活等主题展现出来,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我国古人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由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全书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风俗、器物等的描述,挖掘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将生物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气质,又科普了生物学知识,还为读者进一步实践提供相关的案例指导。全书共分七章,在每节的第一部分阐述蕴含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在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现象,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通过插入知识链接小栏目进行解释;第二部分“天生有用”,描述了相关生物学知识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躬行实践”介绍了与本节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或实验,操作简单易懂,还配有文字或图片的说明和结果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物之光》中介绍的传统文化只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的沧海一粟,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完整地呈现出蕴藏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只是选取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希望能启发读者,激发读者们挖掘出更多深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科学知识。

也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在赞叹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我国古人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豪与赞叹的同时,能收获一份生物学知识,并将该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开创美好的未来迈出坚实的一步!

由于编者的学识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会有所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霍静

202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