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相互试探
- 三国:江东赵括,荆襄称雄
- 江东赵括
- 2573字
- 2025-03-12 00:47:44
江陵攻防战,打得如火如荼,昼夜不息。
庞统献上计策,命人对城内军士与民众喊话,还将书信投进城去,宣称荆南的援军在孱陵被痛击,已退回原地。
而北方的援军,被刘备军队截断北道,无法南下支援。
虚虚实实,攻心为上。
曹军的士气渐渐低落,江陵的防守,已露出一丝败象。
这日,张玄与庞统、陆逊走进周瑜的主帐。
却见周瑜躺在榻上,面色苍白。
鲁肃、吕蒙等人站在旁边,神色焦虑。
张玄心里一惊,周瑜怎么了?
他赶忙上前行礼:“公瑾叔父,你怎么了?”
周瑜听到声音,睁开眼,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说道:“元杰来了,来人,扶我起来。”
鲁肃上前劝阻:“公瑾,别乱动。”
原来周瑜右肋的箭伤复发了。
此前他亲自上阵攻打江陵,中了箭伤,箭深入肋骨。
但因战事紧张,简单治疗后,他便重回战场。
伤口未得到妥善医治,加上日夜操劳,今日突然恶化。
周瑜摆摆手:“不碍事,不过旧伤罢了。”
随后,看向张玄,道:“元杰,如今叔父有伤在身,攻破江陵还需你相助。”
“这个...”
张玄面露迟疑,其实他心里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得坦言:“除了强攻,别无他法。”
周瑜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张玄心中犹豫,本想向周瑜辞行去荆南,可周瑜旧伤复发,实在不是开口的好时机。
鲁肃见状,问道:“元杰,你神色犹豫,可是有要事与公瑾商议?”
闻言,周瑜睁开眼睛,看着张玄。
张玄吞吞吐吐道:“这个...我本打算向公瑾叔父辞行,可叔父偏偏身体不适...”
周瑜目光一闪,惊愕道:“辞行?元杰要去荆南?”
张玄点点头。
鲁肃道:“元杰,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攻取江陵是重中之重,你怎能轻易离去?”
周瑜摆摆手:“子敬,让元杰走吧,将军已有来信询问荆南之事,我们也不好强留。”
张玄身负任务,周瑜心知无法久留,张玄已帮他甚多,再强留只会让其不快。
周瑜又问:“元杰,我军接下来该用什么策略?”
张玄稍作思索,说:“加强进攻,尽快拿下江陵。如今江淮战场成了重点,若我军攻取合肥,曹操定会率大军争夺,将军兵力不足。叔父尽快去增援,才是上策。”
周瑜点头,挥手让张玄离开。
......
三日后。
张玄与王朗、陆逊、庞统,带着三百亲兵,来到孱陵。
金奇早在营门十里外迎接。
一见张玄,金奇躬身行礼:“末将金奇,见过公子。”
张玄上前扶起他,笑道:“伯威叔父,叫我元杰就行。”
金奇摇头:“末将还是习惯称为公子。”
张玄一笑,也不再勉强。
金奇恭恭敬敬为他带路。
庞统见状十分惊讶。
这金奇乃山越宗帅,向来桀骜不驯,在周瑜军中虽遵军令,却为人傲慢,甚少与人往来。
为何对张玄如此恭敬?
他只知道金奇被蒋钦围攻后被迫投降,却不知其中详情,所以满心疑惑。
一行人进了营寨,金奇早已备好上好的营帐供张玄等人暂住,还摆下酒席,坚持让张玄坐首席。
王朗、陆逊知道二人关系,没觉得不妥,可庞统心中愈发惊讶。
酒席结束,金奇恭送张玄去营帐。
张玄叫住正要离开的庞统:“士元叔父,来我营帐一叙,如何?”
庞统正求之不得,他满腹疑问,正想找机会询问张玄,便欣然答应。
二人在帐内坐下,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各怀心思的面容。
庞统率先开口:“元杰,金奇为何对你这般恭敬?”
张玄微微一笑,道:“士元叔父既然问起,我也不好隐瞒。”
张玄便将阳岱山之事娓娓道来,如何救下金奇,如何以仁义相待,最终让金奇心悦诚服。
庞统恍然大悟,难怪,原来张玄对金奇有救命之恩。
随即,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张玄煞费苦心,留下这支山越精兵,定有所图。
身处乱世,若手中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必能大有作为。
他心中虽惊讶万分,脸上却不露声色。
他想起在柴桑的所见所闻,张玄的计策、谋略及准确预判,令他敬佩不已。
转念一想,自己漂泊多年,还未找到明主,而张玄年少有为、胸有谋略、为人谦逊且仁义待人,足以成为一代明主。
当下荆南四郡无主,若能让金奇的六千精锐听从调遣,夺取荆南四郡的机会很大。
若能劝说张玄趁机拿下荆南四郡,割据一方,自己便能施展抱负。
于是,他决定试探一番。
而张玄今晚召庞统前来密谈,正是想说服庞统加入自己阵营,一同夺取荆南四郡。
此刻,他心中也在思忖,该如何出言试探。
庞统道:“元杰,听子敬说,你是主动请缨前往武陵劝降,为何?”
张玄便把当日在孙权府上商议之事,细细道来。
庞统越听越心惊,此子远在江东,何以对荆南之事,了如指掌?
张玄说完,问道:“士元叔父,我劝降武陵、以夷制夷,进而收服荆南的方略,是否可行?”
庞统思索片刻,称赞道:“此策可行!元杰洞若观火,将荆南各郡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佩服。”
接着又说:“荆南本是荆州一部分,原属刘表,后随刘琮归顺曹操。如今公瑾进兵南郡,切断荆南与江北联系,荆南归降东吴不是顺理成章吗?”
他双目炯炯,盯住张玄:“元杰何必来劝降?”
张玄心头一紧,难道庞统看穿了自己的谋划?
他面不改色,从容道:“曹操诡计多端,孙将军担心他以加官进爵为由,鼓动荆南攻打公瑾叔父。我为避免公瑾叔父腹背受敌,所以请缨前来劝降。”
庞统闻言,心中暗想,张玄所为,都是为孙权及周瑜所想,似乎别无他念。
他又想到张玄的父亲张纮多年来为东吴鞠躬尽瘁,有其父必有其子,看来张玄一心为东吴效力,不会有割据一方的想法。
想到这儿,他不禁叹息一声。
张玄则在脑中快速思考,庞统这话点出自己不必来劝降,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在周瑜麾下效力数月,决定追随周瑜,此番是奉周瑜之命来监视自己?
此人向来孤傲,一直怀才不遇,若受周瑜礼遇,难免心怀知遇之恩。
张玄暗自警惕,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庞统决定,再试探一次。
他看向张玄,道:“如今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开战,战事重心将从荆襄转向江淮,刘备又志在南郡,荆南四郡眼下无主,元杰有何打算?”
张玄谨慎回应:“赤壁大败曹军后,孙将军就把荆州视为囊中之物,荆南迟早归属东吴。此次将军派我来荆南,只是怕曹操在背后捣乱。”
听罢,庞统满脸失望。
他低下头,以掩饰自己的情绪。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张玄一心为东吴效力,难以劝服他割据一方。
他突然想起同行的还有陆逊,陆逊出自江东大族陆氏,家族庞大,又怎会随张玄夺取荆南四郡?
思索片刻,他心中释然,张玄是张纮之子,又在江东长大,效力东吴,实属正常。
张玄见场面有些尴尬,想转移话题,一时又不知说什么好。
他突然想起鲁肃曾说孙权召见庞统之事,便顺口问道:“听子敬叔父说,当日在柴桑,士元叔父曾受孙将军冷遇,此事当真?”
庞统正满心失落,听到张玄提起此事,脸色骤然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愤懑与不甘,脱口而出:
“正是!孙权小儿,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绝非明主!”
张玄一听,顿时双目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