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暂且留下,破解困局
- 三国:江东赵括,荆襄称雄
- 江东赵括
- 2695字
- 2025-03-09 00:44:24
荆州,南郡,江陵。
张玄立于船头,江风凛冽,寒意透骨。
远处水寨轮廓渐显,周瑜的水寨已近在眼前。
然而,张玄心中并无半分欣喜,反生出一丝沉重。
右侧不远处,南郡江陵城巍峨耸立。
这座城池,即将成为周瑜、曹仁与刘备三方激烈角逐的焦点。
接下来的近一年,无数将士将为之抛洒热血。
身旁,王朗与陆逊低声交谈,言语间皆是战事。
三百亲兵肃立甲板,甲胄鲜明,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大船缓缓靠岸,吕蒙早已率众候于寨门之前。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时年三十,授任横野中郎将、水军统领。
他一身戎装,目光如炬,见张玄下船,当即迎上前,朗声笑道:“元杰,可算把你盼来了!”
“都督日夜惦念,常言赤壁一战,若非你献上火攻之策,我军焉能大破曹军?军中上下,无不叹服!”
张玄微微一笑,拱手道:“子明叔父过誉了。赤壁之功,乃公瑾叔父运筹帷幄,诸位叔父齐心戮力之果。我不过适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岂敢居功?”
吕蒙摇头,正色道:“元杰何必过谦?若非你洞悉天机,献上奇策,曹军数十万之众,岂能轻易溃败?”
言罢,他拍了拍张玄的肩膀,笑道:“数月不见,元杰倒是愈发谦逊了!”
随即,他转身与王朗、陆逊寒暄数句,便引众人入寨。
行不过数步,便见鲁肃与庞统匆匆赶来。
庞统一见张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朗声道:“元杰果是信人!三月之约,今日当可一醉方休!”
张玄大笑,拱手道:“士元叔父,酒可备足?今晚若不醉,岂不辜负这江风明月?”
众人闻言,皆笑,气氛一时轻松许多。
鲁肃上前,温言道:“元杰,一路辛苦。公瑾已在帐中等候,我们速去相见。”
一行人至周瑜大营,周瑜早已立于营门之前。
见众人至,周瑜含笑迎上,道:“元杰,景兴兄,伯言,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仲谋来信,言你前来江陵,我日夜盼候。怎的今日方到,莫非途中耽搁?”
张玄拱手一礼,笑道:“公瑾叔父辛劳,赤壁硝烟未散,又挥师南郡。我等自柴桑启程,逆水行舟,日夜兼程,不敢稍有懈怠。”
周瑜闻言,笑意更浓,一把拉住张玄的手,引其入帐。
落座后。
周瑜目光凝重,望向张玄,沉声道:“元杰,此去荆南劝降,凶险万分。我已致书仲谋,建议留你于军中效力,不必亲赴险地。”
张玄眉头微蹙,正欲开口,庞统已抢先道:“元杰,武陵之事,交予我与伯言即可。你何必以身犯险?”
鲁肃亦附和道:“元杰,公瑾与士元所言极是。荆南蛮荒之地,局势复杂,你乃江东栋梁,岂可轻涉险境?”
张玄摇头,语气坚定:“诸位叔父厚爱,元杰心中感激。但军令状已立下,怎能半途而废?此次去武陵,势在必行。”
周瑜不以为然,挥手道:“军令状不过一纸文书,去信取消便是。元杰,你何必如此固执?”
张玄目光如炬,沉声道:“公瑾叔父,军令状乃我亲笔所立,岂能轻易废弃?此行荆南,我自有计较,还请叔父勿忧。”
此去荆南,他图谋已久,故而语气毫无犹豫。
周瑜见其态度坚决,只得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庞统却面露忧色,还想再劝。
张玄见状,转而问道:“公瑾叔父,当下战况如何?”
一句话,瞬间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战事上。
周瑜神色一凛,沉声道:“曹仁据守江陵,城高墙厚,我军连日攻城,伤亡甚众,却难撼其分毫。”
鲁肃皱眉道:“江陵乃荆州重镇,曹仁死守不出,我军久攻不下,恐非长久之计。若曹操援军至,胜负难料。”
张玄沉吟片刻,问道:“曹仁死守,曹操必不会坐视不理。我军可有应对之策?”
鲁肃答道:“已命关羽率三千兵马,绝北道,以阻襄阳援军。刘备驻守油江口,防范荆南之敌。”
张玄闻言,不禁摇头叹息。
江陵北面,有当阳的满宠,襄阳的乐进,樊城的徐晃,江夏的文聘,还有南阳及汝南的军队。
关羽区区三千兵马,如何抵挡?
荆南的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合计有近十万兵马,以曹操的奸诈,岂不好好利用?
而驻守油江口的刘备,关羽、张飞已增援吴军,仅剩战将赵云及两千兵马,如何抵御?
周瑜点头,沉声道:“元杰所言极是。曹操用兵,向来诡诈,我军虽有所防备,然兵力有限,恐难周全。”
接着,他面露犹豫之色,说道:“我军总共才三万多兵马,若分出数千精锐驻守孱陵,攻城力量便会大大削弱。”
而且,派谁领兵去驻守孱陵?
他抬眼望向众人,诸将皆低头不语。
驻守孱陵,虽是重要任务,却没有建功的机会,众将都不愿意前往。
周瑜目光扫过,心里暗叹,他明白诸将的心思,况且,这些精锐之师,他用起来极为顺手,也实在舍不得派去孱陵驻防。
但孱陵总归得有人去驻守。
他正要点将,张玄忽然说道:“公瑾叔父,我有一计,或许能解此困局。”
周瑜目光一亮,问道:“元杰有何良策?”
张玄沉声道:“金奇勇猛善战,他麾下的六千山越兵,都是精锐之士。可命他驻守孱陵,防范荆南援军。”
金奇?
周瑜思索片刻,才想起这位新归降的山越宗帅。
金奇带着六千山越兵,赤壁之战前就在他麾下效力,虽说此人听从指挥,谨遵军令,但周瑜始终不太信任,只安排些协助和押送粮草的任务。
周瑜眉头微皱:“金奇新降未久,恐难当此重任。”
张玄笑道:“我在阳岱山,曾与金奇深谈。此人智勇双全,忠心可鉴。且山越兵骁勇善战,驻守孱陵,再合适不过。”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军任何人,即便新降之人,都比刘备可靠。”
周瑜一怔,随即恍然大悟。
刘备乃当世枭雄,周瑜心中,也对其极为忌惮。
刘备率军抢先占据油江口后,他曾派鲁肃前去下令,让他们来江陵相助,但刘备以防范荆南四郡的军队为名,只肯派出关羽张飞助阵。
他深知刘备此人,表面宽厚仁爱,实则颇有心计,坚韧不拔,只要给他一丝机会,就能反客为主。
他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元杰此计甚妙!金奇勇猛善战,驻守孱陵,确是最佳人选。”
庞统亦点头道:“元杰此计,实在高明。既能防范荆南援兵,又能为武陵劝降,增加外部压力。”
鲁肃笑道:“元杰果然深谋远虑,难怪公瑾对你念念不忘。派金奇驻军孱陵,可将刘备调来江陵作战,一举两得。”
说罢,与周瑜相视一笑。
将刘备调到前线,既防止其搞小动作,又能损耗其兵力,妙极。
周瑜当即下令,命金奇率本部兵马,前往孱陵驻守。
并致书刘备,让其交接荆南防务,然后带本部兵马,前来江陵大营助阵。
张玄见此计已成,心中暗喜。
当初在阳岱山,他便想把金奇及其六千山越兵,占为己有。
如今借机将他们派到孱陵,邻近荆南。
日后在夺取荆南之时,这支部队就是强力外援,只需一声令下,便可进入荆南,围攻城池。
若自己的谋划顺利,不需借助外力便可夺下荆南,那这支军队便是荆南防范北方的武装力量。
王朗、陆逊相视一笑,皆明其意。
张玄笑道:“公瑾叔父运筹帷幄,果有儒将风范,难怪可将曹操打得狼狈逃窜!”
众人闻言,开怀大笑。
夜幕降临。
周瑜命人备下酒宴,为张玄等人接风洗尘。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突然,周瑜起身,举起酒杯,道:“元杰,如今金奇驻守孱陵,你武陵之行,也不用太着急,不如暂且留下,协助叔父破解当前困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