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宝船

郑和下西洋停止之后,那辉煌的宝船队伍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前些年的时候朱祁镇提起来要重新下西洋,满朝文武反对,大有血溅朝堂之势,朱祁镇脑回路直,只觉得烦,没细想为什么满朝文武反对的如此激烈。

朱祁钰自然明白想要重新动用宝船下西洋,这群朝臣肯定反对,自己现在虽然因为京师保卫战已经有了些名望,但是终究目前不是一言定江山,贸然说要再下西洋,碰到阻力定然很大。

海洋贸易一事,绝对要执行,大明的未来在海上,现在借口动用宝船,算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对于宝船一事,王直高谷等人面面相觑,大家都有些小心思,高谷说:“陛下,宝船封存多年,年久失修,山东的备倭军有战船可供驭使,不用劳师动众使用宝船。”

“不,一则,开战船过去是打仗,高丽世子谋逆的消息想必很快就会传开,到时候风声鹤唳,真的战船压境,高丽世子不清楚情况下,就算是没谋逆,恐怕也会害怕的谋逆了,反倒不好,以宝船出使最为妥当。”

“二则,朕前些日子还在户部的折子里面看到了一笔养护宝船的费用,这才想起来这档子事情,每年朝廷都花钱养护,何来年久失修一说。”

一句话,几人不言。

“朕常年研读永乐大典,里面有关于宝船的记载,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何其雄伟,朕身为皇帝却未见其全貌,得闻奏折每年都在养护,便想着既然完好,不如就取其中一艘为朕之专用皇家宝船,日后若有出海正好用上。”

“这……”

几人说不出话来,当朱祁钰看到宝船养护费用的时候就知道有猫腻。

郑和下西洋最后一次结束于宣德八年,十七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船没那么容易坏,只是这养护的费用定然是被贪墨了大把,之前朱祁镇是懒政怠政,这种折子都是看过就算了,朱祁钰可不一样,注意到这件事情,恰逢这个机会拿出来说。

朱祁镇当年要效仿永乐皇帝派遣人下西洋,满朝文武反对,怕劳民伤财。

现在朱祁钰说要将一艘宝船作为自己的皇家御用船只,众人却找不到托词了。

因为合理。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句话是人们常常提起的话,很多人感慨它,越感慨越说明其真实存在。

皇帝要干一番大事业,常常牵扯过大反抗激烈,皇帝要给自己谋点福利,大臣们反倒不好意思拒绝了。

就像是集团的董事长说要开阔企业版图,董事们各种担心,各种害怕影响现有利益,但是董事长说我要给自己配一台最新款的车子出差用,下面人还会想办法给你再添上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秘书。

朱祁钰见众人面色,没什么拒绝的态度,便大大咧咧的说:“朕打算让见济去出使高丽,也是为了让见济多建立些威望,你们也知道见济是朕的第一个儿子,又承袭了朕当年的郕王之位,朕打算让他多出去看看,将来也好给朕分担分担。”

听到分担这话,众人更是噤声,皇家私事,本就不好多嘴。

只是王直高谷怕朱祁钰动了心思要立自己的庶长子,又想到皇帝之前永不废除皇太子的诏书,两人对视一眼,最终高谷还是旁敲侧击的说:“陛下,皇太子殿下和郕王殿下都尚在启蒙阶段,兄弟两人关系和睦,还是不分开的好。”

“这事情朕也想过了,见济长几岁,将来总是要给皇太子当左膀右臂的,日后不管是就藩震慑一方还是在京中纳言都得多些本事能耐,让李贤跟着他一起去高丽,照拂着出不了什么事情。”

听到皇帝信誓旦旦的说郕王要给皇太子当左膀右臂,众人也就不好说什么。

就这样定下来郕王朱见济带领使臣团队出使高丽。

小朝会散去之后,王直和高谷找到了于谦。

“王阁老,高阁老,找于某何事?”

“于尚书,陛下勤勉,折子事无巨细得过目,连宝船的养护费用这等小事都关注到,实乃是百姓之福。”

于谦腰杆笔直,身正乾坤,朗朗道:“两位,陛下勤勉自然是好,若两位想问折子的事情,怕是找错人了,宝船是户部的折子,于某也是今日才得知,于某只知道陛下沉迷永乐大典,学了不少的知识,永乐年间的事情陛下颇为在意,意欲重现永乐盛世。”

说罢于谦就作揖转身离去,嘴角带着笑容。

朱祁钰拿出宝船之事来说,他倒是也确实没想到,但是觉得皇帝做的非常不错,这等明显的敲打意图也好让朝堂上一群人好好警醒警醒。

郑和的船队解散之后,宝船队伍被分开,大部分在龙江船厂,小部分在泉州,还有一小部分在天津港,正统年间的事情,已经没人知道当时为什么如此操作。

此时的天津船厂内,监工的官员急的团团转。

偌大的空旷场地内传来了他说话的回声,带着浓重的天津本地口音:“介(这)是个嘛(什么)事情啊,年年都上报,今年咋就查上了呢?这下可好喽,万一皇上深究起来,别说介官儿保不住了,连命都得搭进去,这可咋整啊?”

“监事,咱要不一把火烧了这地方,嘛都没了,还查什么?”

“嗨,嫩小子还真是个天才。”

“别介,上头又不是傻子,咱们一把火烧了,上头要交代就得找替罪羊,最终还不是老哥几个去砍头?”

领头的人挠了挠自己的脖子,着急的问:“介可怎么办嘛,这几艘宝船,大都快烂了,陛下来看到了,还是死。”

一群人挠头无奈的时候,一个大聪明灵光一闪:“陛下就要一艘,咱就把品相最好的那艘装饰装饰拖出去,时间来得及,船也能开,只要陛下不亲自来查,这一条线上的官都会瞒着,咱们也算是逃出生天。”

“哎呀,聪明呀,就这么干,快快,喊人来。”

这一天天津港口内的船工能喊的都喊来了,不停的忙碌着。

朱见济被册封为使臣即将出使高丽的事情很快被杭瑜知道。

杭瑜既恼又怒,气冲冲的跑来找皇帝,一进门娇声柔语,嗔怪俏骂:“陛下,您是不满意臣妾吗?”

“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陛下555,臣妾命苦,臣妾就生了见济这一个男孩,又不如姐姐争气,这么快就在陛下登基后怀上了孩儿,但是见济也是陛下的骨肉啊,陛下您怎么忍心将见济扔到外头去,看他风餐露宿还得去蛮夷之国5555。”

一副哭哭啼啼的娇柔样子,每一次的用力抽泣运动量都不小。

朱祁钰便安慰说:“朕怎么会嫌弃你和见济,朕这么安排是有深意的。”

“臣妾不管,臣妾不管555,陛下见济是您的第一个儿子,您怎么能让他这么小的年纪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要是见济有个三长两短,臣妾……臣妾也不活了。”

“你先听我解释。”

“臣妾5555……”

“别哭,朕解释给你听。”

“55555”

哭哭啼啼的杭瑜根本不听解释,朱祁钰也是无奈,实在没有办法之下,只得耍了一套五龙八卦棍。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贤妻,朱祁钰终于可以好好的和杭瑜说话了。

“朕让见济去,对见济绝对没有坏处,反倒是可以给见济积累名望,他将来可是朕的左膀右臂。”

杭瑜听到朱祁钰说朱见济会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便欣喜了几分,重复确定:“陛下,真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而且这一趟不会有危险的,朕派了朝堂上正当用的文臣武将跟着,他的老师李贤就不用说了,那是才学满腹的人,武将方面朕让京师守卫战的攻城广宁伯刘安随同,稳当的。”

“臣妾一个妇道人家,对于朝堂之事知之甚少,只请陛下莫要让见济身陷险境,他可是您的长子。”

“朕自有判断,你且安心就好了,等到见济回来,朕也好借机好好赏赐他。”

朱祁钰召见刘安于文渊阁,几位阁臣也都在。

刘安曾是罪臣,现在恢复了广宁伯的爵位,但是身上的实际工作和他的爵位不符。

“臣刘安叩见陛下。”

“刘安此次召见你是为了出使高丽的事情,你的父亲刘荣是抗倭得的爵位,你虽无海军履历倒是也知海战,朕给你配备了两名副官,其一是石亨的侄子石彪,石彪在京师保卫战中表现骁勇是一员猛将,石亨曾说他擅长水性问朕讨一份水军的差事,这次正好用上。”

“其二乃是,正统八年的进士,高丽人柳伯宗。”

明朝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高丽的人来参与科举,这么些年来高丽人中举的也有好几位,柳伯宗就是高丽学子中的翘楚,考中了大明的进士,就职于鸿胪寺,每次高丽使团来都是他接待,所以这次李瑈来的时候,朱祁钰注意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