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满载而归

第二日,诸葛瞻总算缓了过来,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王含最着急,赶紧道:“思远,你可吓死我了!”

诸葛瞻虽然脸色还是比较差,但也算能说话了,笑着看向爨谷问道:“爨校尉,咱们赢了?”

爨谷点头:“赢是赢了,不过……”他将赤其主动认输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我想见他。”诸葛瞻闻言微微有些意外。

爨谷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就将赤其带了进来。

“爨校尉,辛苦你在外面守着,我有些事情想单独问问赤其首领。”

等到爨谷出去之后,赤其首领先开了话匣子:“我输了比试,按照约定任你处置。”

“不着急,赤其首领,我想问一下,你之前说只是听说过我父亲的名字,可我总觉得你应该是见过我的父亲,不知可否实言相告?”诸葛瞻问的很诚恳。

赤其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小将军确实是聪明人,不错,我曾经见过诸葛丞相,并且受过他的活命之恩。”

“先父并未来过汶山,不知赤其首领是何时遇到先父的。”

“小将军可能不清楚,我并不是汶山羌人,而是湟中那边的羌人,原名叫亦无几。

令尊第一次北伐陇西的时候,我随着彻里吉王和越吉将军响应魏国将军郭淮的号召,出兵进攻汉军侧翼,没想到我们的部队被诸葛丞相略施小计,打的丢盔弃甲。”

赤其回想起来当年的场景,面露苦笑,“越吉将军丧命,我部和雅丹将军一起被俘,但诸葛丞相没有怪罪我们,还给我们发了粮食,让我们回去。

唉……后来彻里吉王死了之后,部族大乱,我也就逃到了汶山居住,后面因为有些本领,被推举为赤壠部首领,改成了赤其这个名字。”

“原来如此……”诸葛瞻点点头,“昨日我听到于巴首领提到的姚柯回,这又是怎么回事?”

“他也是湟中羌人的首领,上个月突然造访,要联合我一起夺回湔氐等地,还说于巴准备联合汉人要图谋我部族的领地。”

“所以你就同意了?”

赤其笑了笑:“小将军,虽然我并不相信他,但为了以防万一,我也要亲自来看看。”

诸葛瞻叹了口气:“若是如此,昨天其实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

赤其却说道:“赤壠部族对汉人的防备心理比较严重,你们昨天要连输两场的话,我的部下对你们可就不会那么言听计从了。”

说到这,他已经放松了下来,笑着道:“小将军,打算怎么处置我?”

诸葛瞻看了看他,突然开口:“我打算带你回成都面见陛下,不知你可愿意?”

赤其抬起了眉毛看着他,思考了一会儿,小心地问道:“是以什么身份去?”

诸葛瞻也笑了,说道:“赤壠部首领,向大汉皇帝陛下朝贡。”

赤其闻言一愣,接着便是一拜:“多谢小将军宽宏大量。”

诸葛瞻倒是不在意:“不必如此,开通互市对于我们汉羌两方都是有利的,何况比武较量,你也是点到即止了,并没有刻意害我性命,何必如此?”

“赤其首领、骑都尉!”王含急匆匆走了进来,“赤斡非要找爨谷比斗,是不是去拦一下比较好?”

赤其闻言大惊:“这小子,如此鲁莽,我立刻去处理,小将军好好休息!”

随即赶忙跑了出去。

王含看了看赤其的样子,好奇道:“思远,你怎么说服他这个莽夫的?”

“我什么都没做,先父于他有恩,所以他归服了。”

王含诧异了一下,不禁摇摇头:“丞相仙逝已经十年,余威依旧震于殊俗啊。”

随着赤其对汉朝使者的态度转为友善,王嗣与两个部族互市的规划已经基本敲定。

赤其和于巴带着一些毛皮、药草还有精壮的奴隶,在姜维的接应下,到了十二月下旬,终于回到了成都。

刘禅见到了前来朝贡的赤其和于巴,十分高兴,下诏封两人为左右都尉,加封都亭侯,仍然统领原来部署。

同时根据王嗣、诸葛瞻的建议,在汶江县建立互市点,疏浚河道漕运,一应事宜交由王嗣全权处理。

送来的两百多名羌人奴隶,在姜维建议和刘禅特许之后,免除贱籍,编入军中效力。

延熙七年正月,汉中军报快马来到成都:

十万魏军集结关中,曹爽也到了长安,聚集兵将准备进攻蜀地。

刘禅召集费祎、董允、诸葛瞻、姜维等人商讨之后,先派人前往汉中传令蒋琬和王平等人守住,费祎前往汉寿带领三万援军出发救援,诸葛瞻和姜维带领三千部队,先行出发。

“皇姐,诸葛兄长这次出征,什么时候回来啊?”看着城外的部队远去,一旁一个奶声奶气的男孩子声音问道。

挺着大肚子的刘嫣看着一脸好奇的刘谌,笑道:“谌弟,你姐夫这次出去时间会比较长,要好几个月。”

刘谌突然问道:“太子哥哥一直也说要去,但是怎么不在军队行伍中?”

刘嫣继续回答:“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轻易犯险,所以是不能随便跟着军队出去征战的。”

姐弟两人正在谈论的时候,喜好武事的刘璿,正在与他的父亲进行非常“和平”的交流。

“父皇!此番抗击曹魏的大战,孩儿身为储君,当以身作则,到前线亲自督军,振奋士气!”刘璿说的慷慨激昂。

刘禅可没理他:“知子莫如父,要说你的骑射功夫还算不错,但战场可不是儿戏,尤其是这种大战。”

“骑都尉比我还小三岁,未满二十,为什么他可以去!”刘璿十分不服气。

“你跟他比?他十岁就上书实边屯田,十四岁越嶲杀敌,你虽然比他大,但怎么相比?”刘禅不禁有些无语。

“父皇!怎么能如此小觑儿臣,儿臣是昭烈皇帝的血脉,如何上不得战场?!”刘璿急眼了,“父皇不让儿臣去,儿臣自己单枪匹马也要去!”

“胡闹!”

刘禅一拍桌子。

“你身为太子,若是擅自到了前线,那前线将士要御敌还是要给你做护卫?大司马是不是还要听你指挥!”

“父皇!”

“你记住,你是储君,是太子,未来的皇帝!先帝当年经常上阵搏杀,那是因为乱世的需要。

可皇帝与太子一旦亲临一线,带来的隐患比优势也是只多不少,现在有这么多的将才,你不可任性,退下吧!”刘禅说罢,挥了挥手。

刘璿有些不甘,但也只好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