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玉璧藏锋 ,兄弟争鼎

洪武二十三年二月中旬,北平。

燕王朱棣拿起来自应天府刚送来的旨递给了道衍和尚。

道衍接过后徐徐展开,紧接着眉头紧锁,然后抬起头看向南方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大师?本王,还有机会?”

道衍和尚深深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此子贫僧看不透!圣上命你等即刻启程参加皇太孙的受封大典,如此着急恐怕必是太子先行将了一军!”

朱棣拿着茶盏的手微微发颤,目光扫过案头堆积的奏折——这些来自南京的密信,不仅记载了朱雄英被赋予超越普通储君的宗庙祭祀权,更透露出朝中重臣如蓝玉、徐达等已受命辅佐这位少年。

“高炽归来时交代本王这大侄待弟和睦只是有些许小聪明,或许对本王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道衍和尚摇摇头。

“好坏不谈,此子在后,先把将解决了!贫僧问你一句,之前所说你可考虑好?可下定决心?”

朱棣沉吸一口气,屏退侍卫,独对姚广孝道。

“本王父王将太孙之位凌驾于东宫之上,这是不是要警惕吾的前兆啊。”

姚广孝抚着念珠,目光深邃:“王爷,当年陛下立太子是因勋贵派系众多又势大,如今皇太孙刚过弱冠,陛下便令亲王行四拜之礼,这般抬举,恐非吉兆。“

朱棣冷笑:“可是雄英年幼?难不成要等他亲政才动手?”

他忽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

“秦王那边可有动静?”

姚广孝摇头:“秦王素来跋扈,但此次陛下命礼部考订太孙祀典,秦府连夜请了三位礼官,正忙着修订秦府宗祠规制。依臣看,他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朱棣抚掌而笑:“好个借机讨好!”

他忽地起身,在书房中踱步,“传令张玉,将北平周边三卫的精锐调至长城沿线,佯装防备鞑靼。”

“王爷这是......“姚广孝若有所思。

“我要让父皇看到,北疆安稳离不开燕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至于二哥秦王......”。

他忽然转身,从书架暗格里取出半块玉佩。

“这是当年父皇赐予二哥的,你派人送去,附上一句'兄长安好,弟谨守边疆’”。

姚广孝接过玉佩,忽地想起当年在庆寿寺初见朱棣的情景。

那时燕王望着庭院中嬉戏的孩童,曾轻叹:“若我生的是嫡子,何须如此谋划。”

如今这半块玉佩,怕是要成为安抚秦王的权宜之计。

姚广孝站起身,轻抚念珠坚决道。

“既如此,剩下的就交给贫僧吧,定会如燕王所愿!”

燕王朱棣看着道衍和尚的眼神,想起了远在应天府的大哥,心中竟闪过一丝于心不忍。但是心中那种对自己不能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才能的那份委屈让他下定了决心。

燕王朱棣下定决心对着道衍和尚深深的点了点头。

……

西安府,秦王朱樉收到玉佩时正在宴饮。他摩挲着玉佩上的龙纹,忽地摔了酒盏:“老四这是要做什么?送块破玉来打发我!”

他身旁的幕僚茹瑀忙道:“殿下息怒,燕王此举或是示弱,或是......”

“或是提醒本王,他手握重兵!”

秦王猛地抓住茹瑀衣领,“当年父皇分封时,燕王的地盘不过北平一地,如今呢?”

茹瑀额头冷汗直冒:“殿下,燕王此举未必是挑衅......”

“未必?”秦王突然大笑,“好!本王就给他个面子,上书父皇,请立尚炳为皇太孙伴读!”

他眼中闪过一丝算计,“这样一来,既能彰显本王忠心,又能借机窥探燕王动向。”

茹瑀惊恐着连连后退摆手。“殿下不可啊,此例不合礼法,弄不好还会让太子殿下提防!”

秦王怒喝道,“这也不行,那也不可,本王还能反了不成!”

茹瑀赶紧捂住秦王的嘴巴,恐慌道。

“殿下甚言啊!”

“燕王殿下的人不还在驿站吗,明日去探探他的口风!”

……

夜幕中,一道身袭僧衣的身影从秦王府闪过。

第二日。

秦王府偏殿的槅扇在晚风中吱呀作响,烛火将三人的影子投在描金藻井上。

朱樉端坐于紫檀木交椅,腰间蹀躞带上的羊脂玉佩与烛光相映,映出他眉间紧锁的焦虑。

姚广孝低垂眼睑,手中把玩着半块核桃酥,这是秦王府今晨特意送来的西域贡品!

“殿下可知,太子殿下在灞桥修筑的黄金阁楼已近完工?”

姚广孝突然开口,袖中暗袋里的青铜晷针随动作轻响。

朱樉猛地抬头,茶盏在青玉案上磕出脆响:“那又如何?父皇尚在,他朱标岂敢......“

“可殿下手中握着的,可是周天子的玉璜?”

姚广孝将油纸包推过桌面,玉璜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正是当年朱元璋分封时,秦王所得的“次玉”。

朱樉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璜凹槽,这是他二十年来耿耿于怀的屈辱——当年册封大典上,太子朱标腰间悬挂的,分明是传说中和氏璧雕琢的玉玺!

“当年先帝分封,原是要让诸王拱卫京师。”

姚广孝的声音像浸了冰水的绸缎!

“可如今太子要迁都西安,将九鼎置于周室旧都,莫非忘了秦王镇守西北的功劳?”

茹瑀突然轻笑,昏花的老眼在烛光下闪过寒光:“神僧此言差矣,迁都之事尚未定论,殿下怎知是西安而非洛阳?“

“洛阳有周王,西安有秦王。”

姚广孝倏然抬眼,眼中映着玉璜的幽光,“若殿下能在社稷坛祭天,祭文上写谁的名讳,怕不是由太子说了算了?”

朱樉的瞳孔骤缩。他想起数年前在北平校场,燕王朱棣曾以狩猎为名,暗中演示“三箭定边疆“的阵法——那日他射出的第三箭,正中靶心后炸裂,迸出火星般的碎屑,与眼前玉璜的纹路竟有几分相似。

朱樉心里突然多出了莫名的一股冲动,本王也能坐上九五之尊之位!

不对!老四不会这么好心!

茹瑀突然指着道衍和尚的鼻尖声音凌然道。

“大放厥词,挑拨离间!你这和尚竟然有如此狠毒之心!”

道衍和尚微微瞥了一眼茹瑀,不在意般摇摇头,双手合十低头道。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王爷!贫僧打扰!告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