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忙乎了几天后刘从戎见没有太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恰好此时蜀郡太守文翁给朝廷上书,希望他尽快抽时间去蜀郡视察指导。大汉朝建国以来蜀郡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天下仅次于扬州府的地方。此时正好处于蜀郡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翁自知本身能力有限,蜀郡未来究竟该往哪里发展则急需得到定国公刘从戎前来点拨迷津。刘从戎自己则也有此意,只是这些年太忙一直未得时间去蜀郡好好转转看看。故而见文翁这样一上书,刘从戎就直接向汉武帝刘彻要求自己去蜀郡考察三个月左右。汉武帝刘彻则也极其看重蜀郡等地区的发展,而此时大汉朝在整个益州地区也设置了刺史,这位皇帝陛下就索性直接让自己的这位御弟连同整个益州也顺带全部视察了。刘从戎则也有自己的想法,打算沿着长江水路溯江而上先看看巴蜀水道的情况。因为他从桑弘羊处得知,这几年朝廷为了疏浚调整巴蜀地区的长江水道,则没少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他如此一讲,汉武帝刘彻闻言认为这位定国公确实老道,首先就直奔自己也有疑问的关键点去了。他对刘从戎哈哈大笑地说定国公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下就切中要害啦。正好这个时候原赵王府内也不忙,刘从戎便觉得此行带着田千秋、鲁贺阳、籍兴三人和自己的亲兵卫队前去即可。阴历八月二十一日这天上午,刘从戎与田千秋、鲁贺阳、籍兴三个人和自己亲兵卫队,分别乘坐由二十艘中型战船组成的船队由长安城外渭水大营出发前往益州地区。他们先需要由渭水驶入到汉江,再由汉江转到长江。这样走前期虽然比陆路由汉中地区穿越过秦岭斜谷到达汉江要晚上几天,但却可更好地在仲秋时节内监测出这几年水道的各类情况。
籍兴原先和刘从戎外出远行都是骑马或者乘车,这乘船则还是头一遭所以他显得格外地兴奋。得知他要乘船前往益州,水军则提前将一艘中型指挥舰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而这艘指挥舰就将作为刘从戎等人一路之上的“座驾”。渭水大营则还精挑细选了一千名训练有素的水军将士,作为驾驶操纵船只的换班人员一起随行。刘从戎带着田千秋、鲁贺阳、籍兴等人登上了这艘指挥舰后,他认为其舒适度则比以往的大型战船还要好得多。此时的天气正好温度适宜,正好可以站在船头眺望渭水两岸的美丽的秋景。当时大汉朝为了便于漕运,经汉武帝刘彻同意后则把流经汉中地区渭水的一条支流疏浚挖深挖宽后,又开凿出了一条有十里左右长的人工运河使之与汉水沟通,而汉水在秦岭地区的这段水道则也进行了很好地改造。如此一来,大汉朝运送各类物资的货船和客船在贯通长江和黄河水域的同时,则可以完全自由出入于渭水和汉水两大流域抵达长安,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成本。出发当天的晚上吃罢晚饭后田千秋将鲁贺阳和籍兴也叫上,三个人一齐来到刘从戎所住的船舱内非缠着他给讲些什么。刘从戎便吩咐自己的亲兵拿来了八坛子御酒和不少的吃食给田千秋、鲁贺阳、籍兴三人,而他自己依旧是喝御酒就牛肉干,顺带着吸上几口吕宋草。咱们前面介绍过蜀郡的一些情况,但那时则是侧重于商业,现在就借刘从戎之口再给诸位做个较为详细的介绍。刘从戎则先给这三个人讲了一下此行的路线。按照刘从戎的打算,他们则由沿着长江而上由鱼复也就是今天的奉节进入到益州境内,随后到达江州。然后由江州弃舟登岸开始在益州内视察,随后到巴郡内视察,随后去犍为郡视察,再到达此次视察的主要地区蜀郡进行一番认真视察。
最后到达广汉郡考察,经过广汉郡的白水县也就是现在的青川县到达武都地区,再经略阳地区到达汉中地区回到长安。而他们从长江进入到益州后所要经过的第一站,则就是巴郡。
巴郡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辖四川地区东部(今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域)。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后巴郡与蜀郡合称“巴蜀”。秦国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今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江北区)、垫江(治今重庆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巴郡为天下36郡之一。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今老重庆、江津、璧山、永川、綦江、南川,治今重庆江北区)、临江(今忠县、垫江、石柱)、枳(今涪陵、长寿、丰都)、垫江(治今重庆合川区)、阆中(今阆中、苍溪、仪陇)、朐忍(今云阳、万州、开县)、安汉(今南充、西充、岳池、广安,治今四川南充)、充国(今南充、西充,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今达州、东乡、新宁、渠县、大竹、太平、巴州、通江、南江、营山)、鱼复(今奉节、巫山、巫溪)、涪陵(今涪陵、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11县。汉和帝时,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县。
古代这里是巴国的领地,辖境在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国都在今重庆渝中区。后被秦国所灭,设巴郡,采取羁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秦朝时设立巴郡,辖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当时的重庆则被称为江州,江州则是先秦置行政区划名。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巴国,江州属巴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两年后,以巴国地置巴郡,置江州县属巴郡,为巴郡和江州治所。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其具体城址不可考。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郡治江州。公元前316年,张仪修筑了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座“江州”城。大多数学者都基本认可秦汉江州城的位置并不在渝中半岛上,而是在今重庆江北城附近。城的大小大约略小于成都少府城。“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今嘉陵江),左则蜀外水(长江)”(晋常璩)“巴汉世郡江州,巴水(今嘉陵江)北北府城是也,后乃徙南城。”(《水经注》卷三十三郦道元)如果江州重庆的城址是在嘉陵江南岸的渝中半岛的话,那么我们从朝天门看到的二水口的情形应当是左边是嘉陵江、右边是长江,但这与最早对重庆城址具体位置的文献记述“右涪内、左蜀外”是恰恰相反的。江州是巴渝文化发祥地,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江关都尉于鱼复(今奉节),管辖巴郡军事。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初只领“南夷”之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并设牂牁郡后领县十二,即僰道、江阳、武阳、南安、资中、符县、牛鞞、南广、朱提、蚲鄢、堂琅、汉阳(见《华阳国志》、《汉书·地理志》)。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郡治移南广(今云南省盐津县东)。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宜宾市),后移至武阳县(今彭山区凤鸣镇)。
《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建元六年(前135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饟。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
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按《汉书地理志》记载:犍为郡,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立,领县十二。其中这十二县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乐山)、僰道(今四川宜宾)、江阳(今四川泸州)、牛鞞(今四川简阳)、资中(今四川资阳)、符县(今四川合江)、南广(今云南镇雄、威信)、朱提(今云南昭通、鲁甸)、郁邬县(今云南宣威)、堂琅(今云南东川、会泽、巧家)、汉阳(今贵州赫章、威宁)。
在公元前时期,关于犍为郡的治所,《华阳国志·蜀志》记:“犍为郡,孝武建元六年置,时治鄨(今贵州遵义),其后县十二,户十万。鄨,故犍为地也。”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移治南广县(今云南镇雄、威信),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再迁治僰道城(今四川宜宾)。至于说广汉郡,那是是蜀中古郡名,即疆域之广至于汉水之意。(即西汉水)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初治乘乡(亦作绳乡,在今四川广汉市),后徙治梓潼县(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旺苍、剑阁、蓬溪以西,潼南、遂宁、新都以北,什邡、北川以东地区。广汉郡、蜀郡与犍为郡,并称蜀中三蜀。土地肥美,物产丰盛。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称“为蜀渊府”。后又为成都府双郭直隶州。广汉(汉州)为蜀郡屏番,自古以来守蜀取蜀皆以广汉为扼要,故而置宫置戍,特加详慎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两郡置,治雒县乘乡(一作绳乡)。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涪江、沱江、西汉水流域和白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地区。广汉郡是古四川地区最早的三郡之一。在秦国时期,古四川地区设有巴郡(现重庆市境内)和蜀郡(现成都部分地区),秦灭亡后,汉高祖6年,新增设第三郡广汉郡。常琚《华阳国志》:“分巴割蜀,以成健广。”史称蜀中三蜀。秦朝置雒县。雒县因雒水(即今石亭江)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乡境五里巷。(已经证实就在今市区雒城街道)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置广汉郡,辖13县。郡治雒县乘乡,乘乡在汉代建置的雒县境内(雒县治今广汉市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广汉郡由雒县乘乡(今广汉市)迁到梓潼县。(后迁回)以下资料参考《西汉地经》,对当时属于广汉郡的县、道、属国等的地名与现在的行政区划做对比。这里面包括现代成都市的青白江区,属益州广汉郡新都县。新都区,为益州广汉郡新都县。金堂县,属益州广汉郡雒县。德阳市的旌阳区,为益州广汉郡绵竹县。中江县,属益州广汉郡绵竹县。罗江区,属益州广汉郡绵竹县。广汉市,为益州广汉郡雒县。什邡市,为益州广汉郡什方县。绵竹市,属益州广汉郡绵竹县。还包括绵阳市的涪城区、游仙区,为益州广汉郡涪县。三台县,属益州广汉郡郪县。盐亭县,属益州广汉郡涪县。安州区,属益州广汉郡涪县。梓潼县,为益州广汉郡梓潼县。北川县,属益州广汉郡涪县。平武县,属益州广汉郡刚氐道,含益州广汉郡刚氐道、甸氏道。江油市,属益州广汉郡涪县。广元市的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属、含益州广汉郡葭明县。青川县,属、含益州广汉郡白水县。剑阁县,属益州广汉郡葭明县。遂宁市的船山区,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蓬溪县,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射洪县,属、含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大英县,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属益州广汉郡阴平道。重庆市的潼南区,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属益州广汉郡白水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属广汉郡北部都尉阴平道,广汉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