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十一配图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38字
- 2025-07-03 10:08:03
据清光绪年间《荣昌县志》记载,喻茂坚为官三十八载,宦海浮沉,却始终保持着清廉的本色。
当他辞官还乡时,行囊中竟“囊无百金”,随身携带的只有一部嘉靖版的《问刑条例》和一些必要的盘缠。
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喻茂坚的清廉与高洁。
在那个贪腐之风盛行的时代,他能够做到如此地步,实属难能可贵。
他的行为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天下清官”的美誉,也为后世官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第十一个配图故事:喻茂坚修建书院,诗书育人传家
喻茂坚回乡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心中始终怀有一个宏愿,那就是“以诗书课后生”,希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
然而,由于回乡时囊中羞涩,他一时之间难以实现这一愿望。
俗话说:“创业不在年岁。”
喻茂坚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回乡十余年后,在1560年,他终于在族人及乡邻的慷慨资助下,建成了尔雅书院。
这座书院的建成,不仅为家乡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求知问学的场所,也寄托了喻茂坚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为了更好地教导和激励后学,喻茂坚亲自为尔雅书院撰写了两副对联。
第一副对联是《垂训联》:“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这副对联意在告诫子孙后代,要继承和发扬祖辈世代相传的优秀家规家训,做到孝顺父母,忠于国家,实现忠孝两全。
同时,要走两条正路:一是勤读诗书,二是踏实耕作,以耕读传家。
第二副对联是《训示联》:“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为人父母无愧;领千钟粟以粟养,读万卷书以书养,在我子孙自修。”
这副对联进一步强调了做人要顶天立地,心存敬畏,不使父母蒙羞。
同时,要以正当的方式获取生活所需,并以诗书修身养性,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据《喻氏族谱》记载,明清两朝,重庆喻氏族人中取得功名者共计322人,其中高中进士者多达27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喻氏家族中无一人因贪腐而身败名裂,反而涌现出了一批清正廉明、秉公执法的好官。
例如,南明时期弹劾魏忠贤的兵部尚书喻思恂,以及秉公主审魏忠贤同党的巡抚喻思慥等,都是喻氏家族的后人。
————————————
第十二个配图故事:喻茂坚——流芳百世,受后人尊崇的楷模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十五日,一代贤臣喻茂坚在万灵古镇尚书村安详离世,享年93岁。
他的一生,正如他离世时的姿态一般,端庄而从容,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喻茂坚的逝世,不仅是家族的巨大损失,更是整个国家的重大遗憾。
次年,即1567年,明穆宗朱载坖追忆喻茂坚的卓越贡献,特地下诏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并赐祭二坛,以示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