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互联网金融到物联网新消费经济
1.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它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表现在信息处理、支付方式、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信息处理
社交网络的形成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搜索引擎的应用将已有的信息进行了筛选分类,提高了信息检索和产生结果的速度;云计算将大量的信息集合到了一起,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处理,形成了可以以各种需求类型为搜索条件的搜索方式,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解决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
支付方式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购物付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凭票排队购物、现金付款到刷卡消费、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的变化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见证。互联网在线支付是以各大银行的开户存款为基础,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实现在线付款下单,通过互联网方式真正实现了支付交易的全过程电子化。
从微观层面上说,互联网支付直接涉及用户的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从宏观层面上,还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巨额的沉淀资金,获得了开展金融业务的潜在能力,能够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从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政府监管肯定是十分必要的。
资源配置
用户的资金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并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交易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易,实现完全公平合理的交易,使得交易过程完全透明化。需要寻求个人投资、企业融资的用户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极为快速,但是互联网金融被大众接受并呈现爆发式发展则是以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为标志的。2013年6月余额宝诞生,2013年短短半年时间内其用户量已突破4303万人,而其资金规模达到1853亿元。之后,随着余额宝用户量和资金规模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也逐渐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在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众筹、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等金融模式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正在快速崛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迅速我们有目共睹,支付方式和科技的进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其开放化、透明化的特点,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而这些优势都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也因此造就了现代互联网金融势不可当的发展劲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互联网金融自身的优势所在之外,以下几个因素对互联网的崛起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素一:互联网经济带来的风口
2013年左右,国内市场掀起了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浪潮,互联网经济成为潮流。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为特征的工业思维相比,互联网思维通过对市场、用户、产品以及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对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广告业、新闻业、通信业、物流业、酒店业与旅游行业、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颠覆”效应。在此基础上,用户思维、迭代思维、免费思维、流量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等词汇火遍大江南北。
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构下,互联网企业将目光瞄向金融领域,为金融的“互联网化”奠定了基础。
因素二:VC/PE业态的日趋成熟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VC/PE就已将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作为投资的重点。至2019年上半年,9家知名VC/PE机构一共投出200余家企业。
事实上,VC/PE的助力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在早期得以延续互联网的“免费”思维,通过大量的补贴获得客户和市场,并通过对客户体验的极度重视重现口碑效应,完成了早期的积累。之后,由于互联网易于传播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复制的特征,互联网金融在实现“从0到1”的跨越后,很快又取得了几何级数的上升突破,成为金融体系内部越来越重要的一支力量。
因素三:理财产品的崛起
2013年6月,国内市场流动性需求大增,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进而出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快速飙升。
在金融市场“钱荒”的背景下,“宝宝类”理财异军突起,凭借一度高达6%以上的收益率,互联网“宝宝类”理财攻城略地,爆发式增长。在2015年6月之前的长达两年时间内,宝宝理财的7日年化收益率都在4%以上,互联网理财也顺势成为人们活期理财的重要选择。
因素四:宽松的舆论环境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出现时,社会各界均对其给予了比较积极的评价,而这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宽松的舆论环境。
在以上几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金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现象,迫切需要加强监管。随着监管加码、平台数量持续下降,经过一轮严格的优胜劣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野蛮生长期已经结束。随着行业回暖,用户与市场的信心正在重建。2019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的技术输出能力、资产评估能力将成为新的实力衡量指标。平台的开放、数据的共享会逐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打破普惠金融机构单打独斗的困局,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