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实务》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
- 圣才电子书
- 11字
- 2024-10-29 19:47:35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第一节 总体规划类规划项目
试题一
A市为某省一地级市,地处该省最发达地区与内陆山区的缓冲地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邻近的B市、C市共同构成该省重要的城镇发展组群,经相关部门批准,目前要对A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12年真题]
【问题】
试问,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质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试问,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质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答: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质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从区域背景角度,考虑A市在省域城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应的发展规模,与B市、C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承接省内发达地区、辐射内陆山区的区位特征。
(2)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角度,考虑A市作为水陆空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
(3)从城市职能角度,考虑A市在城镇发展组群中分担的职能,A市的部门经济结构及主导产业类型。
【考点解析】
确定城市性质一般考虑两方面:一是城市在国民经济中所承担的职能,二是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应结合城市所处的区域背景和自身所具有的条件来看: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上,确定城市性质应参考上位规划的成果,即考虑A市在省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因此应考虑A市与B、C两市共同构成该省重要的城镇发展组群,考虑A市在其中所承担的作用。此外,从区域背景上还应考虑A市地理区位条件,与发达地区和内陆山区的关系。从自身条件上看,A市具有交通枢纽优势、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对其城市性质的确定也有重要作用。
试题二
图1-1-1为某县级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规划人口为36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3平方公里。该市确定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物流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5%。铁路和高速公路将城区分为三大片区,即铁西区、中部城区、东部城区。铁西区主要规划为产品物流园区和居住区;中部城区包括老城区和围绕北湖规划建设的金融、科技、行政等多功能的新城区;东部城区规划为高新化工材料生产、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组团。[2012年真题]
图1-1-1 某县级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问,该总体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和交通组织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试问,该总体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和交通组织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
答:该总体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和交通组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用地规模上,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取值控制在65.0m2/人~115.0m2/人,而该县级市超过119.4m2/人,故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偏大;标准规定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30%,而该县级市达到35%,因此工业用地比重偏大。
(2)用地布局上,通过读风玫瑰图获得城市主导风情况,将工业用地布置在主导风下风向或侧风向,与居住用地之间适当隔离;城市公共绿地不足;东部城区的化工材料生产有污染,而食品加工对环境要求高,两类工业用地不应布置在一起。
(3)交通组织上,东城区布置大量工业而居住用地少,易造成钟摆型交通和高峰拥堵;中部城区与东部城区间联系道路不足。
【考点解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取值控制在65.0m2/人~115.0m2/人,而该县级市超过119.4m2/人。工业用地面积过大,标准规定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30%,而该县级市达到35%。
用地布局应注意各类用地规模、布局、不同类用地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对不同用地位置关系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干扰,比如工业用地对环境有影响。通过读风玫瑰图获得城市主导风情况,将工业用地布置在主导风下风向或侧风向,与居住用地之间适当隔离;另一方面是均衡考虑城市的道路交通组织,避免不同用地之间产生不合理的大流量交通。当有铁路线、高速路、河道等因素分割城区时,应考虑分割因素两侧的交通联系。
试题三
某地级市位于山区和沿江平原的结合部,域内“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地矛盾突出,境内交通便利,最近又有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该市加快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中心城区2003年现状人口3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9.4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为4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5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规划布局方案可见图1-1-2。[2009年真题]
图1-1-2 某市总体规则(2004—2020)用地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指出该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试指出该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该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为:
(1)城市西南部工业用地与居民用地混杂,交叉布置,布局不合理,在工业用地中不应布置居民用地。
(2)规划用地规模过大。该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达到119.04m2,超过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的相关规定,与城市所处的环境导致的用地紧张情况相背。城市布局与土地资源环境不协调,没有解决人地紧张矛盾。
(3)南湖风景区中不应布置工业用地。
(4)西南角风景区南侧不应放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影响景观,对科教园区用地环境产生影响。
(5)高速公路两侧商业用地过多。
(6)缺乏城市绿地,绿地规划系统不完善。
【考点解析】
从该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城市西南部工业用地与居民用地混杂,交叉布置不合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新建城市(镇)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m2/人~105.0m2/人内确定;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105.1m2/人~115.0m2/人内确定。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部分山地城市(镇)、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等且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且上限不得大于150.0m2/人。而本市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约为119.04m2/人,故规划用地规模过大,不符合相关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与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选择城市用地;②确定规划区内城市用地发展规模和规划区范围;③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④综合安排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特殊用地等用地。本城市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包括:①南湖风景区中不应布置工业用地;②西南角风景区南侧不应放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影响景观,对科教园区用地环境产生影响;③高速公路两侧商业用地过多;④缺乏城市绿地,绿地规划系统不完善。
试题四
某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西部,沿江河流域发展已形成“一主两次”三个组团。东南向与经济发达核心地区相邻接,处于发达地区与内地经济腹地的交汇点。该市近几年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主城区已达到发展饱和状态,建设重点已逐步向东北部沿江和南部跨江的地区蔓延。
为了引导城镇建设的有序发展,市政府开展了一轮总体规划,针对城市拓展方向提出了两个比选方案(如图1-1-3所示)。[2008年真题]
图1-1-3 规划方案图
【问题】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分别指出两个比选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参考答案】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分别指出两个比选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答: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分别比较两个比选方案的主要优缺点如下:
(1)方案一的优缺点有:
优点:①充分利用了东部用地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未来发展余地大;②城市建设重点向东引导,有利于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缺点:
远离主城区,未能依托已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了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
(2)方案二的优缺点有:
优点:①较好地利用了主城区已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滨江景观资源充分利用;
②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方案二的缺点:①不利于西南部水网湿地保护;②基础设施跨江建设资金投入大,造成浪费。
试题五
下图为某大城市外围一个新城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区现状为一般农田,河流以西和高速公路以东也为一般农田及少量村庄,已建有高速公路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至主城,南至邻市),北有城市快速路,南有郊区公路,西南部有河流通过(规划蓝线100米)。
新城规划人口30万,确定为综合性新城,具有疏散市区部分工作单位和人口的功能。[2006年真题]
图1-1-4 某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方案用地布局中的不当之处。
【参考答案】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方案用地布局中的不当之处。
答:该总体规划方案用地布局中的不当之处包括:
(1)在新城以西有发展可能的条件下,不宜跨越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用地。
(2)高速公路以东都安排工业、仓储、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又全部安排在西区,功能分区不合理。
(3)高速公路西侧没有安排绿化隔离带。
(4)东西区之间联系道路少,且分布也不够合理。
(5)不应在高速公路及与主干路A交叉口处沿路布置商业用地。
(6)污水处理厂不应安排在河流的上流。
试题六
图1-1-5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该市的东部、南部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km,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km。
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区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2005年真题]
图1-1-5 某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
【问题】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其理由。
【参考答案】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其理由。
答: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其理由为:
(1)高速公路、铁路、河流等会对城市产生分割作用,且跨越这些要素发展会对道路交通、工程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提出较高的要求,建设成本也高。在南、北城区尚有空闲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不宜跨越高速公路和铁路发展东组团。
(2)功能布局上,南、北城区功能划分不尽合理,工业主要在南城区,居住主要在北城区,功能分区过于机械,不仅增加了居民出行的距离,而且还会产生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3)火车站是客货兼运,应考虑工业仓储区和居住区服务兼顾。规划布局没有充分考虑火车站的客运功能,主要居住用地远离火车站。
(4)南、北城区之间联系的道路偏少。
(5)从防灾角度,防洪堤与湖泊之间地带不应建设永久性建筑,所以度假村A不应该安排在防洪区内。
(6)东组团与南城区的交通联系不便。
试题七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图1-1-6 用地现状示意图
图1-1-7 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如下: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主”为A、E组团;“三副”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3)道路交通:增建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4)工业布局:规划4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
(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2005年真题]
【问题】
请指出上述规划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请指出上述规划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上述规划中不合理之处及理由为:
(1)总体布局结构为“二主三副”不合理(E组团没有成为核心组团的条件)。
(2)没有新增加高速公路出入口3的必要。
(3)城市快速路系统设置不合理。
(4)E组团与A组团之间只有一条城市主干道,交通联系不便,不合理。
(5)在上风上水方向的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不利于环境保护,选址不当。
(6)污水处理厂1在水厂3上游选址不当,污水处理厂数量偏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试题八
某市是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拟规划发展人口规模为25万左右的一座新城市。下图示为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基本同意方案的框架,但对部分工业用地、部分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应予改进的意见。[2003年真题]
图1-1-8 某市新城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具体分析这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
【参考答案】
试具体分析这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
答:该方案中,在部分工业用地、部分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用地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河流是城市难得的景观资源,一类工业(M1)布置在沿河两岸既影响生活岸线,也不利于城市的景观,应调整为居住用地或商业用地,中心绿地右侧工业用地改为居住用地。
(2)城市东北部的两块居住用地布置在工业用地的中间是不当的,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可把居住用地调整到河边。
(3)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当,与居住区和风景区防护距离不够,对居住环境和风景区均有不利影响,应该搬离城市建成区放置在河流下游及下风向。
试题九
图示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联系,其中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省道系以该城市为起讫点的一级公路,通往省内其他地区。[2001年真题]
图1-1-9 某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就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评析其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试就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评析其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答:该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中,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有:
(1)铁路穿越西组团不合理。
(2)高速公路和省道穿越城市东、北两个组团不合理。
(3)城市各组团之间的联系道路不足。
(4)组团间联系道路与铁路三角线交叉过多,不合理。
(5)公路客运站、火车站及客运码头布置分散,不利于换乘。
(6)港口编组站位置不当。
试题十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km2,5年来已建成1.5km2,另有约2.5km2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如示意图)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2001年真题]
图1-1-10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2000~2020
【问题】
试就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参考答案】
试就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答: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调整措施包括:
(1)人均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各类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05m2/人,首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15m2/人。而此题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除以5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4m2/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应压缩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应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均。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偏西和北部。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说,除了市级的主要商业中心外,必须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副中心,以方便市民的消费活动,因此应适当增加商业副中心。
(3)商业中心附近的工业用地不合理,应取消。
(4)沿河布置的三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另选位置,或取消。
(5)城市南部城市绿化环境较北部差,应增设集中绿地。
试题十一
图1-1-11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2001年真题]
图1-1-11 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参考答案】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答:(1)该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优点包括:
①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上,城市干道网的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走向,这在城市建设中是经济的,是一个明显的优点。
②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上,沿东西向的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西山风景区”在西向,一大块绿地、林地在东向,可以形成对景,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
③工业仓储区位于河流下游,位置合理,东侧紧邻过境交通的干道,附近设置了铁路货站,对外交通方便。
④沿主要干道和河流之间布置带状绿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景观。
(2)该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缺点包括:
①沿铁路客站西侧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承担过境交通,两侧布置了大量城市中心公建,影响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功能的发挥。而且大量的、快速的过境交通也将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妨碍繁荣商业环境的形成。
②工业仓储区与其他用地缺少联系道路,内部也没有布置道路系统,绿化隔离带范围过大。
③在总体规划阶段必须安排的主、次干道系统在工业仓储区也没有体现,可以说规划深度不够。
试题十二
某单位编制了一滨河新城(中等城市规模)总体规划方案(见图1-1-12),报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经审查发现,有些问题应当加以改正。[2000年真题]
图1-1-12 滨河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
试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答:(1)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①油库区不应布置在城市的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及河流的上游。
②城市缺少生活岸线。
③疏港大道不应设在城市居住区的用地内,其紧靠城市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用地,对环境有污染。
④二、三类工业用地紧靠。
⑤城市道路网不明确。
⑥没有安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排水、煤气、电力、消防)。
⑦绿地不成系统。
(2)修改意见包括:
①油库迁出。
②调整布局,增加生活岸线。
③结合码头、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调整另设疏港大道。
④在二、三类工业与城市区之间留出隔离带,并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试题十三
图为一座市区人口规模70万的大城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2000年真题]
图1-1-13 某大城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评析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
【参考答案】
试评析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
答:该示意图中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包括:
(1)高等快速路穿过市中心,影响城市环境。
(2)高等的滨江快速路损害沿江生活的功能。
(3)物流中心与仓储区、铁路货站的布局不协调。
(4)桥位少且布置不均匀。
(5)丁字路,局部路网密度低,右侧的路口过桥高架。
(6)客运码头没有对应的道路联系。
(7)新建铁路的货站不应安排在居住区中。
试题十四
某城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中国航天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城市周边群山起伏,东南有东海(高原湖边),是一个风景区和风景旅游地,根据风景区及生态园建设和保护要求,沿海岸线80m为建设控制地带。城市的对外交通有一条高速公路、108国道、电气化铁路及机场。城市结构呈“两片四点”放射状城市组群。“两片”是指构成中心城区的两片,“四点”是分散的四个组团。该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用地规划如图1-1-14所示。
图1-1-14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用地规划图
【问题】
分析该规划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分析该规划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该规划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根据城市概况,该城市虽然是大城市,但人口规模刚好50万。对于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城市来讲,城市布局呈“两片四点”的放射结构,过于分散,使城市难以形成规模,同时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增大城市建设压力,因此应适当集中。
(2)从方案中发现,沿高速公路的3个组团均布置了工业用地,从表面上看,工业似乎放在了交通非常方便的地方。实际上,高速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出入口在中心城区西侧,在3个组团处并没有出入口,因此,工业运输并不能方便地利用高速公路。同时工业用地布局过于分散,而且沿高速公路过多地布置工业区,对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形象不利,与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性质也不相符。
(3)城市中心区不明确,用地分散,难以起到带动城区发展的作用。
(4)体育场不应布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
(5)东海沿岸旅游用地及娱乐用地过多,从局部利益看,海滨用地环境很好,但开发量过大,极易造成景观的破坏,不利于风景区的景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保护控制要求。对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应进行控制,不可大肆开发占用,特别是应将东海与其北侧生态园之间的旅游及娱乐用地迁走。
(6)在中心城区南,生态园西侧安置了许多工业用地,对生态园造成污染,这种布局明显不合理,应将工业用地迁走。城市中心区的工业用地也应迁走。
试题十五
某镇区,北侧为水源涵养地和风景区,过境公路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城区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主干道。过境公路北部城区的西侧为工业,东侧为居住和商业等,布置了1个卫生院。过境公路南侧城区主要为居住用地,沿过境公路布置1个长途车站。在县城的南端,有1所小学。该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现在准备发展电解铝等产业。
图1-1-15 某镇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就产业发展、布局、市政、道路四方面分析该镇总体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就产业发展、布局、市政、道路四方面分析该镇总体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
答:该城镇总体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有:
(1)产业发展
该镇准备发展电解铝产业不合理。总体规划确定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应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资源环境的特点确定。该镇为传统的农业镇,北侧为水源涵养区和风景区。如发展电解铝,一方面没有效发挥传统农业镇自身优势和水源涵养地、景区的环境优势,一方面电解铝产业将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水源涵养地和景区等自然环境的保护。
(2)布局
①建设用地不应跨越布置。在造成城市功能和景观割裂的同时,带来交通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且不利于南北城区的整体规划建设。过境公路两侧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带。
②工业区不应临近水源涵养地和风景区布置,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隔离绿带。
③居住与景区未直接相邻,不利于优质居住环境的营造。
④医院不宜与过境交通干道相邻,过境交通将造成医院噪声和粉尘影响。
⑤卫生院位于县城最东端,距离县城西部居住用地较远,使用不便。小学位于县城南端,与北侧居住区距离较远,使用不便。
(3)市政
①垃圾填埋场选址位于景区和水源涵养地中间,不合理。垃圾填埋场选址其周边应有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垃圾填埋场内的渗滤液等可能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垃圾填埋场与规划景区用地的功能相互有影响,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景区的旅游产业开发。
②长途车站选址不合理,与过境公路相连,将对过境公路的交通产生影响,不宜与居住用地相邻,易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4)道路
①城区南北方向仅一条主干道,缺少次干路系统,干路交通系统不完善。
②过境交通穿越城区,南北城区联系不便,若建高架或地下通道,建设成本较高。
试题十六
某地中心城市,现状200万人口,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88km2。城市东侧现状为河流,北侧现状为铁路。
该市近几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主城区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建设重点逐步向东部和南部蔓延。为引导城市建设有序发展,某城市政府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方案如图),规划年限为2005—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500万,规划建设用地530km2。毗邻老城东部和南部规划城市新东区和新南区。同时,在城市东南部邻现状河流新规划独立城市组团,跨铁路在城市北侧规划新居住组团。规划一条高速公路(位置如图),东西向穿越城市(位置如图),分隔老城区及新南区,并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三类工业用地。
图1-1-16 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指出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指出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规划年限2005~2020年不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般为20年。
(2)规划人口规模过大,年增长率要达到60‰。
(3)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偏高。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新建城市人均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以内确定,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Ⅳ级内确定,该市从第Ⅲ级(94)直接跳至Ⅳ(107),不符合规范要求。
(4)跨越铁路北拓建设独立组团居住区有问题,造成北区和其他城区交通联系不便,不利于防洪。
(5)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有问题,造成过境交通穿越城市,阻隔市内交通,不合理。
(6)组团间联系道路较少,尤其是东部独立城市组团与现状老城和工业区。
(7)缺少仓储物流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
(8)东区工业用地占用河流岸线较长,造成岸线资源浪费,且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混杂,无绿化隔离带,影响居住环境。
(9)南区三类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毗邻,无绿化隔离带,影响居住环境。三类工业位于高速出入口存在问题。
(10)缺少风玫瑰、比例尺。
试题十七
我国某地区中心城市,位于浅山地区,现状人口规模20万人。该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是区域范围内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部(保护范围图示)有一著名风景区。同时,该城市现有几家国家级大型科研单位,位于城市东部地区。近期国家规划一高速铁路从该城市西侧通过,为利用这一机遇发展本地经济,市政府着手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如下城市发展战略(如图):
(1)规划城市人口规模为100万人。
(2)结合高速铁路的建设在西河以西地区建设钢铁等工业基地。
(3)以现状科技单位为基础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并向东扩展。
(4)在老城区东部,利用可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新城,以高科技产业园区为依托,安排商业、办公及部分居住用地。
(5)依托风景名胜区资源,在规划新城南部与风景名胜区之间规划部分高档住宅区。
(6)结合高速铁路站点规划建设高端商务区。
图1-1-17 某城市发展战略示意图
【问题】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试评析该城市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否科学合理,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试评析该城市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否科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对该城市提出的发展战略作如下评析:
(1)城市人口发展目标设定为100万人不合理,需结合城市资源、环境统筹研究确定。现状人口规模为20万人,人口增加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达到100万人口,如以100万人口为基础,将导致基础设施的浪费。
(2)在河西发展钢铁工业不合理。国家对钢铁工业发展有相关政策要求。此外发展工业与城市性质不符,该市有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区选址位于风景区边缘且处于城市上风向,易对风景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高铁与重工业(钢铁)发展的交通需求不协调,钢铁工业缺少必要的货运通道。
(3)发展高科技产业园合理。高新区与科研机构统一设置,科研机构可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园可提供实践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可形成优势互补。利用现状科研基础,结合实际,有利于高新区的快速启动。
(4)在老城区东部发展新城不完全合理。从功能上看,邻现状中心城区利于设施共享,且避开基本农田限制,但跨基本农田发展,存在一定制约,东西两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联系不便。
(5)高档住宅区选址不合理。远离现状中心城区与住宅区的选址要求不符,缺少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支撑。高档住宅区的选址虽然处于风景区控制区以外,可以利用风景区的景观资源,但紧邻风景区又靠近基本农田,会对风景区和农田保护不利。
(6)商务区的选址和规模不合理,与现状中心城区距离较远,使用不便且基础设施投资大。同时商务区用地规模过大,超过该市实际需求,将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试题十八
图1-1-18所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该市。
图1-1-18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问题】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问题。
答:该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西侧邻近风景区的工业用地不利于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位置不合理。
(2)北侧二、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间缺少隔离带。南侧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同样缺少隔离带。
(3)城市南侧和西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地。
(4)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影响。
(5)污水处理厂不应布置在城市水系上游。
(6)危险品仓库离居住区过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存在安全问题。
(7)快速路穿越市区,将对城市功能和景观造成影响,布局不合理。
(8)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布置,不仅在工程上不合理,而且不利于城市景观的组织,不合理。
(9)由于飞机的起降有净空要求,而且机场的噪声影响范围也较大,机场距离城市一般在30km左右。图中机场显然距离城市过近,而且飞机跑道方向正对城市,飞机起飞净空穿越市区,这是不合理的。
试题十九
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长江南侧,处于我国沿海发展轴线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地带,距区域中心城市上海约100km。该市历史悠久,古城区位于城市西侧,西邻风景区,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城市中水系较发达。
上一版总体规划中明确城市向东北和北向发展。本次规划期限为1995—2010年,市域总面积1142km2,规划市区人口4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40km2。
图1-1-19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图(1995~2010)
【问题】
请根据题目提供的该市基本情况及总体规划图,对该市总体规划提出概要评析意见。
【参考答案】
请根据题目提供的该市基本情况及总体规划图,对该市总体规划提出概要评析意见。
答:对该市总体规划的概要评析意见为:
(1)规划构思:该市是一个具有山、水、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和形态。此次规划强调在保持传统建城市格局特色的同时,又创造一个使城市在发展和更新中逐步走向未来的现代化城市。
(2)空间布局:延续上版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城市向东北和北发展,避免城市建设用地包围风景区,也保护了古城区的特色。
(3)城市结构:总体布局由一个古城、4个组团组成,风景区和楔形绿地分别从西、东两翼引入城市。
(4)工业用地布置在北侧,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北部沿江发展轴相对应。
(5)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兼有过境公路的功能,会对市区造成一定影响。
(6)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便捷,道路与山体、湖面、水系结合良好。
(7)水系处理:在以湖为核心的基础上,水系呈放射布局,以水系为主的绿地系统也使城市布局更趋于组团形式。环城的水系也使城市更具有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