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详解

试题一(15分)

西部某县,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县城生态环境脆弱,东北部山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矿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3年,县域常住人口30万人,呈现负增长态势,城镇化水平38%,辖9个乡镇。规划期为2013~2030年,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业,2030年县城常住人口55万人,城镇化水平75%,县域形成1个中心城区、5个重点镇、3个一般乡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布局、饮用水源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矿产开采及煤化工业区分布如图所示。

图1 某县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1)该县的城镇化呈负增长状态,至规划期末,城镇化率由规划期初的38%提高到55%,明显脱离实际不合理。

(2)重点镇设置过多,根据该县的资源条件概述,不具备发展4个重点镇的条件。

(3)该县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发展高耗水的煤化工业不合理。

(4)煤化工业区选址不合理:接近水源一级保护区,造成废气和粉尘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的品质,与采矿点没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5)在省级风景区设采矿点不合理,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

(6)高速公路规划选线不合理,对内没有与中心城市、重点镇取得便捷的交通联系。对外没有与周边县区取得联系。

(7)省级主要道路选线布局不合理,没有与相应的镇村体系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部分线性建议取消。

(8)铁路选线不合理,没有便捷的联系主要城区,甚至选线穿越东北角重点镇不合理。

(9)铁路客货运站点距离中心城区太远不合理。

试题二(15分)

北方某县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为该县产业升级、发展商贸物流业创造了条件。

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山间盆地。2012年年底,县城常住人口14.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6km2,人均建设用地106.1m2;经规划预测到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为27km2,人均108m2。县城老城区继续完善传统商贸服务业;在老城区东侧依托高速铁路站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强西南部已有传统产业园区的升级与更新。规划布局详见示意图。

图2 某县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2013—2030)

【问题】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在城镇规模、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明原因。

【参考答案】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在城镇规模、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明原因。

答:(1)城镇规模方面

该城市为北方城市,对应国家气候区划属1、2气候区,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版)中相关规定,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在105.1~115.0之间的,根据规范允许调整的幅度为-15.0~0.1m2,而本案,由原来的106m2增加到108m2,不减反增,不符合规划技术标准的规定。

(2)规划布局方面

在城市南面还有建设发展余地的情况下,跨越高速公路发展东北角的城市建设用地不合理。

根据城市风玫瑰图,三类工业用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之上,风向不合理,影响城市生活,造成大气污染、粉尘污染。

三类工业用地与周边用地来设置防护绿地不合理。

西南角工业用地内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合理。

污水厂设置在河流的上游不合理,自来水厂设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不合理,且污水厂同样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城市生活。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过于分散,且不沿主要交通发展轴线集中布局不合理。

(3)道路交通方面

城市整体道路结构层级不清晰,主要干道密度偏少,次干道、支路密度过大,不合理。

南面城市干道部分路段穿越山体造成增加工程建设投资,不合理。

高速公路背面的互通口没有与城市主干道联系不合理.中部的互通口联系中心城区的道路等级过低不合理,而西南工业区对外联系高速公路的主要道路没有设置立交互通不合理。

(4)城市互通交叉口距离过近不合理。

试题三(15分)

下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高2.95m,层数见下图。

图3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

【参考答案】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

答:(1)1#、2#、7#住宅部分存在东西向布置,影响日照不合理。

(2)2#、4#建筑沿街长度超150米未设计消防通道不合理;1#超80米不设人行消防通道不合理。

(3)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开向城市道路不合理,北面的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存在人车交通混杂不合理。

(4)西侧建筑没有后退用地红线、城市绿线,甚至部分建筑紧贴用地红线不合理。

(5)7#与10#建筑间距不满足日照系数1.3的要求。

(6)7#、8#建筑山墙间距不满足不少于13米的间距要求。

(7)幼儿园与8#建筑没有建筑间距,不满足消防要求。

(8)幼儿园没有南向活动场地,不合理。

(9)11#住宅对幼儿园存在日照遮挡问题,不合理。

(10)11#住宅侵占文保单位保护红线不合理。

(11)小学与停车场距离太近,有噪音污染不合理。

(12)小学运动场地距离11#住宅太近,影响居民生活不合理。

(13)小学没有200米田径运动场不合理。

(14)小区道路交通不成网络体系,缺少组团和宅间道路。

(15)缺乏绿化景观设计,缺少一个完整的中心公共绿地,同时小区道路影响小区绿地使用不合理。

(16)1#、2#建筑超高,不满足规划设计条件不合理。

试题四(10分)

某建制镇,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距市区80公里、县城50公里、临市20公里。镇域现状人口2万,镇区人口1.5万。规划到2030年,镇域人口达3.5万人,镇区人口2.3万人。

该镇有一个四级公路客运站(如图站址A),发送旅客500人左右,占地0.5公顷,位于老镇区中心,四周外围用地为商业用地,再外围是居住用地。公路方面,将现状公路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该公路客运站规模偏紧、秩序混乱、影响镇的形象。预测到2020年发送旅客1000人左右,拟建新站如图站址B,仍为四级站,占地1.5公顷。

图4 某镇区公路客运站选址示意图

【问题】

1.分析该公路客运站主要旅客流向。

2.该公路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否充分?

3.拟建新站有什么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分析该公路客运站主要旅客流向。

答:主要旅客流向为南北向,依托过境公路向北联系市区,向南联系省城。

2.该公路客运站搬迁新建理由是否充分?

答:客运站搬迁新建的理由充分。理由如下:位于镇中心区,易造成交通混杂,影响区内交通。现状没有发展余地,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3.拟建新站有什么主要问题?

答:拟建新站的主要问题:规划选址距离主要客流方向距离过远不合理。在居住用地内选址不合理。用地规模还按四级标准建设,用地规模偏大。

试题五(15分)

某大城市在城市中心区外围规划有一处独立建设组团,主要功能为居住和公共服务,可容纳居住人口约4万人。组团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南临城市主要行洪河道,北倚山地林区,有东西方向的轻轨和干道与东部城市中心区联系,有三条南北向干道向北通往山林地区,其中,中间的南北向干道是通往市级风景区的主要通道。

根据市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完善城市中心现状综合医疗中心的功能,在该组团选址建设一处综合医疗中心分院,服务人口约6万人,满足该组团及部分中心区居住人口的就医需求,设置标准按40床/万人,用地规模按115m2/床。

医院建设单位提出如下选址方案:拟建综合医疗中心分院占地约5公顷,将原规划居住、绿化用地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地块内行洪河道。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图5 拟建医疗卫生设施选址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选址方案不合理之处。

【参考答案】

试分析该选址方案不合理之处。

答:该选址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如下:

(1)用地规模过大不合理;5公顷用地按照提供的设计标准可服务10万人,而本区总计服务人口才4万人。

(2)医院建设单位擅自调整原规划地块性质不合法,在原居住用地和绿化用地内选址不合法。应该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选址。

(3)选址邻近小学用地不合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4)选址西临通往景区的主要干道旁不合理,影响游客心情。

(5)用地被行洪河道一分为二不合理,增加建设投资,且医疗垃圾废水可能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6)选址位置过偏不便于服务人口的使用。

试题六(15分)

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府决定进行棚户区改造,棚改区西临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北侧与已经建成入住的6层楼居住小区相邻(如图所示)。市城乡规划部门依法确定了规划建设四栋商住楼的规划条件,某建设单位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了棚改区的土地使用权,并进行了开发建设。市城乡规划部门在竣工核实时发现,四栋楼都突破了市城乡规划部门批准的方案,存在层高增加50cm的现象,致使每栋楼增高了3m。

图6 某棚户区改造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问:该建设单位违反了哪些法规和规定?对该建设单位和这四栋楼应如何依法提出处理方案?

【参考答案】

试问:该建设单位违反了哪些法规和规定?对该建设单位和这四栋楼应如何依法提出处理方案?

答:(1)违反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违反《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构成违法建设: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之相关规定构成违法建设。

A1、A2建筑超高,违反建筑限高的规定构成违法建设。

(2)依法处理该案的方案:

对建设单位:依法拆除A1、A3栋建筑超高的部分,处违法建筑工程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规划主管部门进入行政处罚程序:依法对建设单位进行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违法建设单位,并告知违法建设单位有陈述权、申辩权、行政复议权和要求听证的权利。

对A1、A3栋建筑超高部分责令违法建设单位限期拆除,并处罚款,限期不拆除的.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拆除等措施。

A2、A4栋属合法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要求建设单位6个月内限期报送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依法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相关程序,预期不报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试题七(15分)

某房企经土地拍卖取得一块约60公顷的居住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办理了相关规划许可,但搁置了3年未动工建设。市政府决定依法收回该幅土地,并采纳市人大代表建议,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招商引资条件,适当增加绿地和商业用地,重新入市,尽快实施建设。

【问题】

试问:为落实市政府要求,市城乡规划部门应依法履行哪些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

试问:为落实市政府要求,市城乡规划部门应依法履行哪些工作程序?

答:(1)履行无偿收回该幅土地的使用权的程序,撤销行政许可。

(2)履行依法修改控规的法定程序:组织论证修改控规的必要性;征求规划地段内相关利害关系的人意见,必要时组织听证程序;向控规的原审批机关提出控规修改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修改方案;涉及修改土地使用性质、增加绿地及商业用地等强制性内容的,应先修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重新按照法定程序审批,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级政府备案;重新审批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管理部门并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