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膨胀的吴秀

“吾乃袁公使者南阳陈震字孝起,奉命前往长安面见王公。”

陈震见包围韩猛的骑士不似普通骑兵,忙抬出袁绍。

一骑远远而来,身上却穿着深袍,似是游学的学子。

“袁公,可是袁南阳的使者。”

那人未到跟前,细长的声音却远远传来:“如此说是某孟浪了,颍川郭嘉字奉孝见过孝起先生。”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一代却出了三个大才,皆出自袁逢。

长子袁基出名甚早,如今已贵为太仆,许多人称他为次阳第二。

次阳,袁隗字,袁逢幼弟,却先袁逢为三公。

袁基才是袁氏全力支持的继承人。

其次袁绍,本庶子,因过继给早夭的袁成才显名,又娶天下楷模李膺嫡女,守孝六年才闻名天下。

董卓乱,避渤海,天下名士景从,已成一代豪雄。

再次袁术,少年游侠江淮,声名大噪,后历任内外,因与王玢交好得南阳太守。

世人皆知,袁绍与袁术不睦。

郭嘉当着陈震的面说他的主子是袁术,这可是通敌,传至袁绍耳中必被袁绍所恶,袁绍身边最不缺的就是陈震这等名士。

陈震不恼,反而盈盈一笑,道:“奉孝先生不知,某虽是南阳人,亦知本初公才是豪杰,故不远千里往投之,现为袁公从事。”

陈震的话里亦有话,我是名士,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我眼里袁绍才是良木,袁术吗!嘿嘿!

郭嘉微微颔首,陈震辨术、心机皆不错,可惜不为明公所用,道:“某乃王公麾下祭酒,既然孝起先生要去长安,不如一起。”

“好。”

陈震瞥了眼韩猛,韩猛被两三个骑士围攻,虽然占进上风,可看看周围蠢蠢欲动的其他骑士,陈震明白韩猛落败是迟早的事,遂答应。

二人看着韩猛一挑多,而后相互辩论。

一个是纵横家出身,一个学的是帝王心术,在荀氏精英中培训出来的毒舌男,二人倒也斗的旗鼓相当。

韩猛再连败五人后,终于被一骑士打落手中的长枪,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还想再战。

陈震开口道:“苴子,住手。”

陈震看向郭嘉道:“奉孝兄,天色不早,演武大可推迟,前往长安才是紧要事不是吗?”

郭嘉点头,道:“孝起兄不言,某差点被这群小子给耽误,不瞒先生咱们真得快点去长安,吾家皇甫夫人新添一子,可谓大喜,某还得回转冀县,参加少主的命名礼。”

“哦!”

陈震眼睛一亮,王玢一直以来麾下无子颇为诟病,如今子降,似乎说服王玢入长安不成问题,只是长久来看利大于弊!

“恭喜王公,贺喜王公。”

杨修、关羽、荀彧等听闻此消息无不庆贺,高顺三百破千贼的胜利倒没几人关注。

“文若兄,良久不见,近来可好。”

恭贺完,郭嘉拉着荀彧道:“明公听闻你来,特意命某率三百亲卫前来相迎,少主还等着文若兄你取名呢?”

赐字、命名都是长者所做,王玢这是有把第二代交给他教育的意思。

“彧何德何能,能得明公如此厚爱。”

荀彧有拒绝之意,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有望能统一天下又中兴汉室的,荀彧心里有两个人选:袁绍与王玢。

袁绍善机谋、政治,王玢善军事且忠心王事。

故荀彧第一个来投王玢,只因常听人言:朔方多么好,朔方之民过的多幸福,他就想看看。

此番来西凉,就是要看看是否属实?

“明公常言:文若兄是王佐之才,可为人师。”

郭嘉不等荀彧再拒绝便跟杨修等人见礼。

是日,华阴乱战至夜晚,又搜捕三日,华山狼大部被歼,流民又开始向长安方向而去。

流民一入京兆尹地界,就有当地大小官员设置的粥棚以及各地兵卒维持秩序。

冀县,随着皇甫萦诞下儿子,整个冀县都笼罩在欢庆的氛围内。

郭嘉跟荀彧、杨修、陈震、蔡琰等抛下大队流民,随三百亲卫骑轻装赶到冀县。

一路上碰到好几支前往冀县的军队,如广汉属国长史杨松、武都太守马腾、扶风马家代表马宇、南阳袁术的使者杨弘等等。

各支队伍甲士都不超百人,郭嘉等人抵达冀县时却发现一支由千骑军队逶迤而来。

“那是谁人的护卫?竟如此有排场。”

蔡琰见那么多护卫,不由将多日积攒的醋劲发出来。

郭嘉派人去打听,不就亲卫回来道:“乃并州牧吴公。”

“吴公?吴秀吗?”

蔡琰依稀记得当初她见吴秀时,吴秀还是个不起眼的文官,数年不见都升到并州牧,随行千骑护卫,真是威风。

蔡琰的脸色自然落在郭嘉等人眼中,荀彧也若有所思。

吴秀乃党锢之祸牵连的一小士族子弟,家族名声不显,何德何能做并州牧?

还不是靠王玢属吏的身份?

王玢,这是要把朔并当成自家的自留地啊!

郭嘉不愧是荀氏调出来的学生,数息就猜透荀彧的心思,道:“文若兄不知,朔方多骄兵悍将,文实公乃王公最早之属吏,非他不可镇之。”

荀彧并不说话。

郭嘉叹息一声,又道:“其实是明公手下无人,只能矮子里拔高个,无奈之举。明公常言若文若兄早来,这并州牧非你不可。”

荀彧笑笑还不言。

郭嘉又道:“其实文若兄不知,明公极为推崇道家无为而治,一州之具体事务都有诸属吏做,做完交付长史处理,长史挑重要的给州牧,州牧召诸从事议,再有都邮监督执行。此事说来话长,明公尚未回转,这几日某陪文若兄到处走走,文若兄就知朔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若桓灵时期,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天下又岂会落得如此下场。”

荀彧闻言点头,这正是他来凉州目的之一。

荀彧的主公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有能力平定乱世,二能中兴汉室。

当然二者取其一,则选择第一。

王玢选吴秀继任,又有子将,他还能让权给汉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