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早期士僧交往与文学在线阅读
会员

中古早期士僧交往与文学

蔡彦峰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1.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7:43:4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从玄佛思想合流、早期佛教中心的形成、佛教背景下士僧群体的文学创作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早期士僧交往的形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对支遁“即色游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等思想范畴的内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会稽、庐山佛教中心山林和文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形成;东晋诗僧群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心无宗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和诗歌艺术;顿悟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境等,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晋宋文学的发展演变。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蔡彦峰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苏门六弟子系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六位北宋文学家。他们自北宋熙宁年间陆续集于苏门,开始师友之间的文学交游,形成北宋中后期文坛一个重要的文人创作群体。苏轼主盟文坛,将传承文章事业的希望与责任托付苏门六弟子,六弟子也不负所托,以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散文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古文艺术传统,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本书全面考察六弟子的散文创作,深入分析各人之特色异同,他们在文论与创作上对苏轼
    朱晓青文学20.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她的三部代表作《克兰福德镇》《北方和南方》和《妻子与女儿》,通过叙事学理论和文化政治批评视角,深入发掘了盖斯凯尔在作品中如何为建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所做出的努力,而同时又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保守性;指出了作者生活与其虚构作品之间的密切关联:生活中的盖斯凯尔在性别意识形态立场上的不确定性使她的作品隐含着难以摆脱的、不同程度的保守特
    陈礼珍文学13.3万字
  • 会员
    伍尔夫用一部伟大的意识流巅峰力作《海浪》永久铭记布鲁姆斯伯里。凯恩斯始终相信布鲁姆斯伯里的魅力、智识、超凡脱俗和情真意切。福斯特声言布鲁姆斯伯里是英国文明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布鲁姆斯伯里并非风月情事,亦非浅薄的风雅或刻薄的高慢。它是耀眼的才华和才华投射在友情、美与艺术上点亮的璀璨星空。它深邃、宏阔、历久弥新,仰望它,便能找到一种方向和力量,是思想,也是行动。
    郝琳文学20.7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文学史与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英国奇幻小说的渊源与发展轨迹,按维多利亚时期、爱德华时期、战后时期、冷战时期、全球化时期五个阶段梳理英国奇幻小说的形式演进及其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帮助读者了解英国奇幻小说的全貌。
    姜淑芹文学17.9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文论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本没有西方学科概念的“文学理论”,但却有“诗学”概念,这是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随着文学的发展逐渐产生并完善的。本书采用“范畴”的研究方法,从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提炼出“诗言志”“赋比兴”“感物”等范畴并加以论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包括作品论、创作论、作家论、批评论、鉴赏论等内容,简洁明晰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本质特征、文学创作、作家、批评、鉴赏
    胡经之 李健文学9.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伍尔夫文本的原创性研读为出发点,研究伍尔夫关于小说创作的非个人化诗学,剖析其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探究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对莎士比亚等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挖掘其与艾略特等同时代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区别,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以及分析其对陈染等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深刻影响。
    黄重凤文学19万字
  • 会员
    性别批评始于对文学文本、文学史的女性主义关注和解读,而后才逐渐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拓展。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地域分布为辅。论题中既包含对女性文学史书写的研究、中国女神研究及文学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的个案研究和与性别相关的文学母题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小说的研究,将视线移向一个学界很少关注的领域——耽美文学世界。
    屈雅君主编文学26.8万字
  • 会员
    清代诗社研究是清诗研究的重要分支,由此可观照清诗发展演变的总体脉络,也可探寻相关诗人群体、地方文学的状貌。本书以社诗总集为线索和文本依据,考察其规模、形态与体例,以展示清代诗人结社方式的多样性。透过结社主体、地域分布、诗歌创作等不同视角,本书试图还原清代诗学观念及审美的建构过程,分析群体性趋同化创作在清人实现社交需求和情感互动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并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呈现清代诗人群体的艺术修养和
    胡媚媚文学34.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独孤及的思想及文学地位,指出独孤及是其时代弘扬儒家思想、将纸上谈兵的儒学主张贯注于具体事务的经世致用型文人的缩影。独孤及理充而气足的奏议文风、序文和记述文中精致的叙事写人技巧、碑志文黜华录实的写实特征、哀祭文的怨天主题与“缘事而发”的抒情特点,都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唐文创作的“大手笔”。其部分诗歌“以文为诗”的特点显现出诗人对生活记录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诗味儿的追求,而另一部分诗
    金晶文学24.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药栏诗话》是晚清云南著名诗人严廷中的一部重要诗学著作。本书以云南省图书馆藏《药栏诗话》为底本,进行详细校勘、注释与笺补,并辑录严廷中传记、诗文序等相关重要文献。本书是《药栏诗话》的首次系统整理。
    (清)严廷中著 刘炜笺注文学理论12.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李怡教授学术与思想的文字辑录。这些文字围绕他学术思想的主要领域,以“诗与史”为基本线索加以编辑,分为:我的故事、人情冷暧、知人论世、大千世界、诗心雕龙、吾土吾民、百年树人、文化观察、学术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大体上展示了李怡30年来思想探求的一些要点。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他所向往的“思想是暗夜中的闪电,是黎明时分最初的那一线光芒……”,而这些思想片段的文字虽然不过“是精神的流星”,但“它迅速
    李怡文学理论10.3万字
  • 会员
    本书首次论证了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关系:世界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又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本书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民族文学的总汇,而是指那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世界文学经典的评价应当依循某种普遍的标准;在世界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应通过不断在世界上发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在确定世界文
    王宁 生安锋等文学理论63.1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细致梳理鲁迅在台湾传播、接受的文献史料,力求直观而完整地呈现鲁迅在台湾传播的历史轨迹,同时亦对史实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深入的理论阐释,概括鲁迅在台湾文学、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意义。本书所提示的“台湾鲁迅”经验,不仅可为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维度,而且也丰富了“中国鲁迅”与“东亚鲁迅”形象的历史细节和精神面向,对于重新勾勒鲁迅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纪阳文学理论50.6万字
  • 会员
    在希尼诗歌中,通过记忆、历史和语言呈现的景观确立了希尼爱尔兰人、爱尔兰诗人、爱尔兰天主教徒、英语诗人等多元身份标识,同时为在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中处理身份问题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开启了一个有益于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诗人也试图以历史的融合性打开政治的边界,呈现一种既能回应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又能体现诗歌艺术审美价值的新的写作范式,致力于在文学作品中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想象世界。同时,诗歌中多元身份的建构创造了
    和耀荣文学理论1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动物研究视角出发,兼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研究、生态批评、精神分析、新历史主义、后人文主义和认知动物行为学等理论,重点考察库切的《动物的生命》、辛哈的《动物之人》、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温顿的《浅滩》等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探究关于动物的文学再现及象征意涵与真实动物之间的关联,论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如何影响其在人类社会的命运及人类自身,分析文学
    段燕文学理论3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