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传承视野下的西晋士人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儒家文化传承视野下的西晋士人研究

张梅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30.4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7:31:21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全书通过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分析与考辨,对西晋士人进行了整体和个案的研究。既有对士人思想行为和心路历程的揭示,也有对士人文学作品的考察;既论及时代风气的共性影响,也注重士人的个体素养。全书旨归一处,即从儒家文化传承的视角,全面客观地评判西晋士人的是非功过,指出衰世中士人的文化自觉正是儒家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内在动因。并借此表明西晋士人传承儒家文化的意义,无论是盛世还是衰世,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儒家文化对士人的影响力一直都在。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我们的全球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一个多元与多重文明的世界》《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等文章,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进行跨学科融合,探讨了文明的对话、变化的世界、共同的挑战、大学的责任四大主题,并形成三张学术名片,即北京大学引领全球大学交流合作网络构建的“国际学术名片”、北京市引领国际化都市建设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名片”,以及中国引领全球文明倡
    北京大学北京论坛秘书处编社科12.6万字
  • 会员
    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探讨高温热浪人文因素的学术专著,本书主要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通过跟踪国际上高温热浪研究中显著的人文“转向”,围绕“感知—影响—适应”的研究脉络,重点探讨高温热浪的人文因素问题,丰富与拓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与领域,促进了地理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将为公众尤其是脆弱群体身心健康的保护、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祁新华 程煜 程顺祺等社科15.8万字
  • 会员
    本书关注美国印第安契卡索(Chickasaw)族作家琳达·霍根(LindaHogan)的小说作品,以生态主题为基调,结合“关系理论”“环境伦理”“生态心理学”“后殖民生态批评”等理论,从人类与人类、人类与地方、人类与动物、人类与传统的维度对霍根小说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凸显霍根小说中人类从非人类的生命形式中重新审视和界定自我身份的主题,期待美国印第安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观、宇宙时空观、灵性文化观
    赵媛媛社科13.3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了儒学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亲和性,聚焦晚清的思想转向中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以居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两位思想大师康有为和刘师培的广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起源,把康有为、刘师培的社会主义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的演变脉络中考察,考察他们和清代及更早的儒学思想之间的源流关系。本书具有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共通性质的理论价值。
    谢天社科15.2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对杨家大塆的田野调查,以近现代以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变革(土地私有、土地生产队所有、土地两权分置、土地市场化)为切入点,探讨了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分析了在现代国家建设、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乡村社会内部演化的相互作用下乡村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在梳理土地制度变革与村落共同体演变的历史线索、构建二者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揭示了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变迁对村落共同体解构与重建所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杨柳社科22万字
  • 会员
    本书讲述了多位北大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所见、所思、所为、所悟。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北大选调生的文章,涵盖了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如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公共服务、基层经济发展等。
    宁琦主编社科14.2万字
  • 会员
    本书釆取对话批评的方式对中国“60后”作家进行深度访谈,从不同层面深入揭示了“60后”作家作为一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复杂面貌,有力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
    周新民社科22.4万字
  • 会员
    本书着重从独特的研究旨趣、建构主义的本体论、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多元主义的方法论、自由随意的表述风格五个方面,阐述最被忽略的现代社会学奠基人齐美尔的带有浓厚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社会理论及研究的特征,指出可以将齐美尔视为社会研究四大范式之一的后现代主义范式的早期代表或初始探索者。
    张小山社科25.8万字
  • 会员
    本书首先梳理辨析了中外“公益”概念的起源、演变及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社会公益事业划分为教育、环境保护、助残、养老、安全救灾、公共卫生、性别平等、文化保护与发展、农村发展、社区建设等十大领域,详细介绍了各领域中社会力量的工作手法并配以案例说明;第三部分深入追踪科技在社会公益领域中的作用,收集和介绍了40个国内外的科技应用案例,并对其应用于公益领域的价值及可推广性做出了分析评论;最后,从宏观背景
    张立 康洁编著社科1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