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行吟文化论
更新时间:2024-05-30 14:24:09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行吟,作为古代士人的一种创作方式,有自觉的,有被动的。行的背景不同,吟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差异;对行吟者的人生价值、艺术定位也有不同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不同的层面作深入的探讨,才能对其内涵作准确的判定。因此,《中国行吟文化论》即是从“行吟与漫游”、“行吟与游学”、“行吟与赶考”、“行吟与赴任”、“行吟与贬谪”、“行吟与放逐”、“行吟与漂泊”七个方面具体考察行吟与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解读行吟的文化内涵。探讨和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的行吟生活,对认识和解读古人的生存方式、人生定位、价值追求和文化心态,皆大有裨益焉。同时,对现代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品牌:陕西人民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巍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当前各学科交叉发展和各领域知识融通的趋势日益加强,秦腔和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秦腔是秦人的生命命脉,被称为西北的“语言符号”,秦腔给了作家们沁入骨髓的文化熏染,汇聚了当代西北作家对乡土的情感和记忆,其慷慨悲凉、热耳酸心的美学特点直接影响了当代西北作家的创作。本书在当代西北作家的作品中发掘秦腔影响的痕迹,并对这些戏曲质素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等功能方面做出有益文学21.2万字
- 会员本集收入作者研究俄苏文学批评史的成果。第一部分《在历史和形式之间——考察19-20世纪俄罗斯文论的一个视角》选自作者不同专著的一些章节和刊物发表的论文,但总的构思是新的,服从于新的构想,也新写了《总论》和五个新的章节,并附了五篇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选自《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书中作者撰写的《总论: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和特点》,各个年代文学37.9万字
- 会员朱德润是元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其画作广为流传,文学成就却少为人知。本书对朱德润的文学创作历程、文体特征、文学思想等展开系统考察,认为其文学创作体式多变,博雅典奥,遣志抒情,烛照现实,感古伤今,自成一格,是元代文学的心灵之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学16.8万字
- 会员《文学研究法》本书是在旧学与新学交替之际,桐城派作家系统阐述桐城派文论的唯一专著,对桐城派文论做了新的整理和阐述。该书在体例上模仿《文心雕龙》,内容上强调文学和语言学的结合,强调文学风格存在于作品和创作主体之中,将桐城文论与时代接轨,开创中国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向的先河。其文资料丰富、行文严密、文字雅洁,颇具桐城风采,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语言学极有参考价值,对文章学体系的构建做出了贡献。文学12.4万字
- 会员五四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代,亦是知识分子流动的高频期。浙籍作家打破安土重迁传统,上承近代出都入洋的余绪,下引五四流动新风,成为新文坛的一支劲旅。本书从地域与城市空间维度,运用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与文化学等方法,深入阐述浙籍作家城市流动的历史成因、地缘条件与现代特征,详细描画行路图,展示从一地到他地、出走与倦游、独行与聚合的动态轨迹,厘清城市流动与古代游方、漂泊流浪、战争流离的区别。本书重点探究文学19.2万字
- 会员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经济、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崇尚雅好和博闻广识的文化氛围,令尚雅和尚博的文化风尚席卷了整个北宋文人阶层。南渡后虽国力衰微,但博雅之风不减,同时文人士大夫还普遍产生了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志。植根于这样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宋代自传文学也呈现出有别于前代的开拓与新变,对后世自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自传继承传统的同时,在思想内容和文化意蕴的开发上,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索和文学17.2万字
- 会员针对学界关于西陵词人的群体性质、词史定位等争议,本书基于大量新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对西陵词坛的群体构成、选本系统、创作风貌、词学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理论形态和实体形态两个层面揭示西陵词人的流派属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这一过程中,透视西陵词学精神的嬗变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词向清词的过渡。文学2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