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更新时间:2023-07-03 19:11:45 最新章节:再版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作者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国际局势的演变相表里。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3-01-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石泉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瑞安考据学第一人”方成珪延续乾嘉考据传统,运用传统语言文字学、文献学考据方法,对经学、小学和文学等领域多部典籍做了细致考校。代表作《集韵考正》《字鉴校注》《韩集笺正》和《唐摭言校正》于音韵、训诂、考据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本书以考据为切入点,以学派为观察点,分研究、考校两编,对方成珪考据学渊源、治学生平、学术特色与局限、考据学成就与影响等进行了考述,明晰了方成珪在清代考据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历史27万字
- 会员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十篇论文,对萨珊波斯的政教关系、法律文书和祆教风神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文章也兼及同样源于波斯的景教、摩尼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的问题。开篇纪念蔡鸿生先生的文字,以及下编所包含的十篇书评和会议综述,主要对涉及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有关古伊朗文明向东传播的若干著作进行评述,以志作者研习波斯文明与古代中国这一课题的学缘。历史19.5万字
- 会员书从金文资料入手,结合相关社会科学理论讨论了两周时期华夷关系问题。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华夏和夷狄族群关系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地理气候因素是造成华夷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之一。本书对先秦时期华夏族群发展壮大的脉络特征以及华夏早期的对外观念进行了梳理。历史18.9万字
- 会员《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分总论、中国考古学编、中国古代史编、中国近代史编、世界历史编、中国边疆史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编七部分。以中国历史研究院下属六个研究所现有学科为基础,系统总结新中国历史学研究在党和国家坚强领导下的学科发展状况、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揭示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阐释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独特道路,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历史44.5万字
- 会员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已走过七十年历程,从学科建设、体系创立到教学科研、人才培育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将七十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分成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精要概括。综述每个阶段涉及的领域、重点和问题,对比国内前辈及国外学术研究进展,指出各阶段世界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差距,探究其主客观原因,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然后历史50.9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宋代《尚书》学,运用语境重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考察经典阐释中基于时政判断的理想图景和行动指向,揭示《尚书》学之于两宋变法、中兴、灾异论和理学等重大政治思想、实践主题的回应和贡献,以期历史地理解经典阐释的成因与意义,丰富关于传统中国经学的认识,并尝试从《尚书》学的视角,探索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历史20.3万字
- 会员本书以清初福建遗民文人共时性的多元化心态特征与历时性的心态嬗变为线索,构建双重遗民群体网络结构。围绕遗民士人的著述,聚焦忠孝仁义、爱国英勇等遗民文化品质,对这一群体在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意识下的遗民气节与家国情怀,展开不同向度的研究与思考,探讨易代之际遗民士人离散书写的传播意义。本书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遗民文学的研究视角,推动遗民文化思想与文学生产价值的当代化,促进闽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历史1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