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论瓦格纳与马勒
更新时间:2022-11-10 17:31:12 最新章节:文后内容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20世纪中期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学家阿多诺的两篇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试论瓦格纳》与《马勒——一种音乐的面相》。前者是阿多诺写作的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后者则属于他的晚期作品。《试论瓦格纳》作为一部极具争议和启发性的美学批评,也是欣赏理解瓦格纳作品的必读书目。它以犀利的笔触突破了音乐与社会、人性与文化的界限。在阿多诺的笔下,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不是圣贤也不是天才,而是一个艺术“案例”:一个革命者、逃亡者、浑身腐朽习气的市民阶级艺术家,“在命运面前卑躬屈膝”。阿多诺借此既要揭露瓦格纳,又想救赎瓦格纳。他通过瓦格纳直指19世纪德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又试图在其中寻觅现代文化产业的种子。而在《马勒》中,阿多诺则对他个人最推崇的音乐大师马勒给予了极高评价。他把复杂庞大的马勒交响曲用最敏锐的听觉细细掰碎,一点点讲述给他的读者。而正是这本小册子,使当时在作曲界尚未扬名的马勒在去世五十年后,重新赢回了人们的兴趣,最终被承认为世界级的大师。阿多诺以其百科全书式的才华、对人性敏锐的洞察力和充满理性的音乐鉴赏力,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肖像画。希望亲爱的读者们在赏析这本书时,能随手播放起瓦格纳和马勒的音乐,让阿多诺的优美语句牵引您的思绪,去畅游音乐的奇妙世界。
译者:彭蓓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阿多诺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感性学”,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本书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哲学15.8万字
- 会员本书以焦虑体验为研究对象,在现代文化转型的框架中集中探讨焦虑体验带给现代人审美现念的变化,挖掘焦虑体验作为一个现代美学问题的理论谱系和文化成因。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国现代文学表意实践文本和后现代媒介消费语境中,索解中西方焦虑体验的不同审美表征和文化意蕴,同时将焦虑放在不同审美范畴中考察,探寻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焦虑与传统审美范畴的关联性及其自身的独立性。本书从审美话语与审美表意实践的层面上,系统深哲学25.9万字
- 会员美学是个古老的概念,美学又是个形而上的学科。本书没有艰深生涩、佶屈聱牙的学术语言,而是从各种社会现象、热点话题中摘取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试图从美学的角度为年轻读者答疑解惑。本书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的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在分崩离析的知识体系中发现智慧的灵光,从看似专业化的分解中探寻超越其上的灵性、精神,为人类尊严奠立基座。美学智慧,能否担当这一使命?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骆冬青《美学智慧》课哲学19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了作者的两部学术专著:《禅与唐宋诗学》及《神思:艺术的精灵》。前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者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都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独创性的学术观点。《禅与唐宋诗学》对唐宋时期盛行的佛教宗派禅宗的理论要义作了独特的理解与阐释,并对禅学观念深层地影响唐宋诗歌风貌的因素作了独到的剖析。《神思》一书则是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篇作为重点,将神思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哲学31.3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古代诗学及文学史研究的论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但更多的是从文学史和文论史的角度加以透视的诗学现象。这些论文虽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诗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仍有颇为鲜明的美学理论色彩,有普遍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意义。本卷更为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国哲学或美学的角度进行文学史的观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在“诗与禅”的单元中,通过禅学与诗学的关系哲学4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