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第三版)
更新时间:2020-02-19 17:53:04 最新章节:再版后记
书籍简介
“哲学史方法论”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三十余年来的经典课程,由哲学系老前辈萧萐父、陈修斋、杨祖陶等人创立。该课程的学术信念是,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把哲学史和哲学看作是一致的(即历史和逻辑的一致)。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一古典哲学传统与西方现代哲学,特别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新思路进行了融合,并致力于使学生们意识到,现代西方哲学并未与“古典”哲学脱离,而恰恰是它的存在使古典哲学中的精华得以展现自身生命的全部潜能。本次再版,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整体修订,并补全了原“第十三讲”中未完成部分,使讲稿拥有了更完整的面貌。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9-03-28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邓晓芒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既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的理论旨趣,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作者认为,一种好的政治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找到一种快速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能够创制一种令每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充分且公开表达其意志的制度安排;令每个人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而这一切均奠基于每一个人都拥有完整的道德人格之上。本书即是对这种政治构想的完整表述。哲学32.2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哲学30.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视阈,探讨公共外交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国际实践进行了学理分析和梳理。本书认为,主体间性特征是公共外交的本质属性。公共外交的“交往”本质和所体现出的交往行为特性,意味着它必须是遵循交往理性和主体间性的实践行为。公共外交以公众舆论为基础,以“公共舆论场”为交往媒介,表现出参与主体的公共性、运行制度的开放性、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批判、有赖于实践话语机制哲学14.4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种有我的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即把经验主体和经验事物作为基本存在物,既承认自然科学语境下的物理事实亦强调日常生活经验中的经验事实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过对物理主义的基本介绍,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质,并回顾物理主义传统,考察当代物理主义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义”观念基础上,运用经验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证据法讨论了意识、因果、规范、自我等问题,对于理解我们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哲学2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