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
更新时间:2020-06-23 14:08:57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从春秋末期至秦国统一前,这一阶段的文化活动主体显然是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诸子各家观点不同,学派理念有别,但他们所从事文化活动都以一定的知识、观念为基础,即通过对某类知识、观念的衍生,进而提升出学派的立身准则和价值追求,而诸子文献则是这一文化活动的文本化成果。本书力求通过挖掘知识、观念衍生序列背后的文化制度,来展现出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轨迹。本书所谓的知识、观念、制度均是取其广义:知识是指一个时代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看法和认识;而观念则是知识的综合和系统化。一定的知识、观念通过某种文化制度、运行途径,又衍生出新的知识、观念,进而形成了多种类别的文献体系。与此同时,这一文献体系也会反过来促使新的知识、观念、文献文本的衍生和发展。所谓的文化制度,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习惯、风俗、传统等,即它不但指朝廷的纲常政制、刑法律典,而且指民间的家规族法、习俗惯例,乃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风俗习惯。结合这些知识、观念、文化制度的定义,本书把先秦诸子所面对的知识、观念分为礼乐教化、道家谋略、实用技艺、政治综合等四个类别,力求通过这些知识、观念背后的各种文化制度,来呈现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过程。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对现代儒学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学的全面分析,分别从其儒学诠释中的道德形上学、自律道德、良知本体和历史意识四个维度,审视牟宗三在与康德哲学的对话中建构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场,认为现代儒学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彻底扭曲和背离了儒学传统,即用道德取代伦理,用规则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内在的历史终结论取代了超越的历史可进论;批评牟宗三所建构的道德形上学和宏大历哲学24.2万字
- 会员中国哲学的真实建立,合文献才能有中国,合逻辑才能有哲学。因此所谓“中国哲学”,必须将文本内在脉络转化为逻辑推演。本书即致力于复活古典名学的方法论,并以之解读古典文本。《周易·系辞传》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三五错综是古典名学校验事实的方法。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也正是在古今错综之中探寻经典文本的义理,由此实现“中国”与“哲学”的合一。书名用《周易》之典,借以表明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古今错综之中探哲学17.4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相通相合研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包涵于其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大脉络,实现对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整体性认识和启发。全书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史料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24.7万字
- 会员《王学研究》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围绕阳明学研究,征集国内外学者的论文,汇集阳明学最新研究成果。本辑是第十一辑,有四个栏目:王阳明思想研究、阳明学与区域文化研究、阳明学比较研究、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王学研究》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阳明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哲学21.6万字
- 会员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有思想无哲学,有哲学但很粗浅等看法似乎已成学界定论。本书是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之定见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在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和新文化史多元写作方法之间自如切换,多维立体地勾勒了乾嘉儒学声音低沉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以此呈现出乾嘉儒学生动丰赡的另一面。第一编侧重于哲学思想,通过重点梳理戴震“道赅理气”的新道论、“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和“以情絜情”的伦理学,揭示乾嘉儒学的哲学35.6万字